幸福南雜小吃店
——記石后鄉陳坂村“幸福工程”受助貧困母親游秀龍
吳小蘭報送 黃曉霞修改
不知您發現沒有,在蕉城區鶴峰市場附近有一家“洋中小吃店”。走進小店,窗明幾凈,清潔光亮;從墻上的消費價格表看,品種繁多如餛飩、拌面、蒸餃、燉罐、鹵味等應有盡有,價格均在2~5元,適應大眾化的價位。就餐時分,這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吃店卻座無虛席——“老板,來一碗拌面。”“阿姨,來一份套餐”“請坐,馬上就好。”一個身穿紅衣、外套圍裙、舉止利索的中年婦女老板忙得團團轉——很快,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拌面,輕輕地放在了我的面前,連筷子都為我遞上了。我一抬頭,她看清是我,驚喜地喊了起來:“您來啦,怎么不吭聲,您到我店鋪吃飯一律免費!”普通話里帶著濃濃的鄉土味。——這就是石后鄉陳坂村“幸福工程”受助貧困母親游秀龍,爽朗、純樸、樂觀、坦誠!這30多平方米的小吃店,盛裝了她太多的汗水、淚水還有歡笑,也承載著她太多的創業夢想。
游秀龍,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二女扎貧困母親,今年40多歲,小學文化,全家四口人,長期僅靠丈夫當臨時工維持家庭生計,生活一直過得緊巴巴的。隨著兩個女兒一天天長大,上學入園,費用日漸增多,家庭經濟負擔也逐步加重,生活越來越撐不下去了!為了能夠讓兩個女兒像城里的孩子一樣,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要再受沒知識低文化的苦,游秀龍決心通過自己的一雙巧手脫貧致富!在親戚的幫助下,她籌集了1500元啟動資金,把鶴峰市場附近找到了一間小店面經營小吃生意。可是,小吃店比其他小店更需注意衛生清潔,才能使顧客一看就產生舒心感覺,認為這個店夠干凈,值得來捧場。城關的小吃店沒有稍微裝修一下可不成!游秀龍找到一家裝潢公司,對方的報價是“連工帶料5000元。”“5000元?后邊購買桌椅、冰柜及灶具、燈箱等開支,估計還需要一兩萬。去哪里拿那么多錢啊?”丈夫聽后有點泄氣地對游秀龍說。“能否最大限度地節約開支?”游秀龍只好巴巴地再去找裝潢公司商量,“節約的辦法也有,那就是你自己裝修。”裝潢公司的人一句無意的調侃,游秀龍卻當了真,而且說干就干:她跑建材市場,一樣的材料能比上十幾家;買上材料后,她又磨纏著老板講解施工要領。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吃店終于裝修完畢,仔細一算,一共只花了1500元左右。后期在購置灶具等物品時,游秀龍實實在在體會到了借錢之難。有親戚答應借給她錢,到了用錢時候卻突然拒絕;有人答應借給一萬元,最終只借給一千元。“我決不是只借不還的人,這點做人的品質我還是能保證的。可能是有的親戚擔心我開店可能賠錢而不敢把錢借給我吧?”游秀龍說,為了借錢,她說服別人的好話最少也能裝一火車。關鍵時刻,石后鄉計生協獲悉她的情況后,主動幫助她申請到5000元“幸福工程”無息救助款。發款儀式上,她喜出望外地接過了資助款,千恩萬謝!
有道“創業難守業更難”!開業那天的冷清,游秀龍至今仍記憶猶新。為了迎合吃飯的高峰,她把開業時間定在了中午11點,然而直到下午,小店只有一位客人光顧,又因為是熟人,她沒好意思收錢,等于第一天沒有收入。白忙一整天,預備的各種蔬菜也只能倒掉,這讓這個剛闖市場的游秀龍 “連哭的心都有了”。 “唉,開一個月了。你知道原先我們都在農村,為了孩子上學,我們才到城里來謀生了。剛剛做生意,沒經驗,生意很差……”——這是區、鎮計生協會開展幸福工程入戶隨訪時,游秀龍感嘆的一番話。“不要著急,萬事開頭難,開小吃店就是賺辛苦錢,雖然開業前期每天都可能在賠錢,但只要熬過去了生意就會好起來!”協會領導干部們的鼓勵給游秀龍下了個定心丸,游秀龍重新振作起來!為了縮減開支,她不雇用廚師,自學廚藝;為了節省十幾塊錢,她每天要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去進貨,而且至今沒有雇用相對固定的服務員。用她的話說:“只要是咱自己能干的,多干點兒無所謂,大不了少休息一會兒唄。”原來缺乏流動資金,小吃店口味單一,貨源稀少,現在有了幸福工程資助款,游秀龍立即增添了許多經營品種,擴大了經營規模。度過嚴冬,迎來春天。游秀龍的小吃店的生意終因風味獨特日益好轉,再加上游秀龍為人忠厚熱忱、極具人緣,服務態度又好,還能堅守職業道德講信譽,價格公平又合理,因此周邊的群眾都喜歡到她的小吃店買餐、用餐,不到幾個月,營利收入已上千元,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現在,游秀龍一家人開始過上好日子,她的臉上每天都綻開了笑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