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貧困母親,她們缺少收入來源,缺乏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等社會福利。為了生計,為了孩子,貧困母親們用柔弱的雙肩,擔負著極為艱辛的家庭重擔,和男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楊正花是寧德市蕉城區石后鄉大嶺村的一名典型農村婦女,二女結扎戶。丈夫長期外出務工,但收入微薄,家中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子女需要照顧,使得這個婦女無法走出這個山區去闖蕩一片天地。兩年前,楊正花像所有貧困山區的村民一樣,住在昏暗低矮的小土房,家里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年邁的父親蹲在屋門前抽著香煙,期盼著今年的收成能夠好點,孩子們則趴在用板凳拼成的小桌子上做著老師布置的作業。由于文化程度低、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楊正花非常辛苦地支撐著這個貧困的家!可是連老天都不眷顧她,由于氣候惡劣,她家里的那半畝賴以生存的稻田也常常連年絕收,這對于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正當楊正花為全家的生計憂心忡忡、悲觀絕望的時候,石后鄉計生協會及時將她列入了“幸福工程”的救助,為她爭取到5000元的資助款,楊正花積極參加了鄉協會組織的貧困母親技能培訓班,通過學習及對大嶺村氣候條件的綜合分析,選定了種植柑橘這個項目。在種植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也遇到了很多挫折、走過了很多彎路,但每次鄉計生協會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她大力幫助,還選定了村主干與她結對子跟蹤扶持。漸漸的,楊正花的柑橘種植事業步入正軌,金秋十月枝頭碩果累累,楊正花激動地告訴我們:“我就粗粗的算了一下,今年能掙2萬多元,可以過個像樣的春節了!明年爭取再多種植一些,讓孩子他爸也回來幫忙!”現在這個樂觀而堅強的貧困母親,每天臉上都情不自禁的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津津有味地為同村人傳授種植技術和經驗,幫助更多貧困姐妹脫貧致富!
“幸福工程”使貧困母親這一特殊社會群體幸福的跨入了新世紀,幸福工程的實施,增進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通過救助貧困母親,進一步樹立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促進了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我們愿以真誠而執著的努力,呼喚社會各界人士同我們一同攜手,架起一座愛的橋梁,共同幫助貧困母親走出貧困,走向幸福!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幸福工程項目辦 修改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