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3月22日,人民日報社記者溫素威、鄧曉霞一行在幸福工程甘肅省組委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驅車前來甘肅省天祝縣,深入打柴溝鎮大莊村等“幸福工程”項目點和李斌菊等項目戶家中,對該縣“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進行實地采訪。經過實地采訪、察看和座談了解幸福工程項目戶檔案資料、救助前后對比情況和項目管理軟件運行情況,通過多媒體演示等方式聽取了天祝縣實施幸福工程情況匯報。
記者一行,冒著風雪到該縣項目點打柴溝鎮大莊村項目戶李斌菊的蔬菜大棚中,看到她家長勢喜人的蔬菜,大家都欣慰的稱贊她能干。經過仔細交談了解到她家救助前的困難日子,李斌菊哭了。她哭了是因為她家救助前后的變化太大了,孩子的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家中的債務也還得差不多了,一家生活幸福安康。2007年4月她家被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戶,利用項目資金和自籌資金建起一座日光溫室。2007年她家日光溫室的純收入達7000多元,2008年純收入8000多元,兩年下來僅日光溫室就收入15000多元,建設日光溫室的成本已經收回,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采訪組認為,天祝縣2000年8月實施幸福工程項目以來,緊緊圍繞“幸福工程、惠及母親、造福社會”的宗旨,嚴格遵循“小額貸款、直接到戶、滾動運作、勞動致富”的救助原則,經過縣、鄉兩級項目辦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先后在華藏寺、打柴溝、石門、松山和哈溪等5個鄉鎮的14個項目點共滾動投入救助資金95.17萬元,累計救助317位貧困母親,惠及人口達到2000余人,帶動輻射10個鄉鎮6萬余人發展種植、養殖、小加工及其它產業,對周邊鄉鎮種植、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項目資金管理規范,成效顯現。經過高效滾動運作,總收入達到152.16萬元,使每位受助貧困母親家庭人均收入比救助前增加40.83%,基本擺脫了貧困現狀,受助母親家庭經濟收入不斷增加,受助母親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受助母親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母親在發展種植、養殖等致富項目上的資金缺口,有力的支持了自治縣農村產業項目的大跨度發展,成為全縣項目工作的一個亮點,為自治縣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