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2018年9月27日,在均口鎮黃嶺村羅家山組、王光遠夫婦家,新落成的新房典禮上,來喝喜酒的親戚、朋友們都在議論著說,這棟新房全靠元盛食用菌公司黃嶺村項目點和縣、鄉、村計生協會幫助,全靠共產黨的政策好,得益于黃嶺村幸福工程食用菌種植項目點,得益于元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匯奇食用菌等專業合作的幫扶,得益于計生政策好,得益于均口鎮開展“幸福工程”的救助項目。
林春花、王光遠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九九三年結婚,于1996年5月份生育一女后,夫妻父母其樂融融,誰知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四月的一天,王光遠在一次外出中騎車不幸發生意外,傷及大腦及腿部骨折,從此給本來并并富裕的家庭帶來了無盡的病苦。
在此期間,由于丈夫治病,林春花要護理不能參加生產勞動,父母年邁體弱多病,共花費4萬多元,因此家庭收入驟減,生活頓時陷入貧困,特別是2002年林春花生下第二胎女孩后,家庭生活更是困難,林春花要撫養兩個小孩,生活過得非常拮據,雖然平時有親戚幫助,但并不是長久之計。
2014年元盛公司在黃嶺村開展食用菌項目種植基地建設,經理尤建國了解到林春花、王光遠一家情況后,把她安排在基地上班,均口鎮黃嶺村計生協會會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后,把她列為幸福工程幫扶對象。根據她家的具體情況出發,同尤建國經理上門入戶深入調查,一致認為,發展項目要投入少、益效快,技術性不能太強,容易掌握,便于操作,勞動強度不能太大,真正做到短平快。從種植菌棒入手,以林春花為主,通過參加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班的學習,公司合作社技術人員全面落實跟蹤服務,技術人員長期堅守認真指導和服務深入到田間地頭給她介紹有關技術知識,在具體操作中出現技術上的困難,還邀請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現場進行指導,使她掌握了種植和管理技術。林春花在干中學、學中干,經過幾年的時間,林春花成為食用菌種植基地的能手,經過2年多在種植基地勞務合作,鎮計生協會經常同基地技術人員劉時光一同前往指導,特別是,從此林春花臉上出現了笑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17年,在元盛公司的幫扶理,承包2個大棚的6萬包菌棒,自己管理,元盛公司負責佘欠菌棒,承包銷售,林春花只負責管理等相關工作,由于生產的香菇是綠色食品,遠銷省內外市場,供不應求,當年林春花管理的6萬包扣除各項費用,純收入達到8萬多元。
2018年度林春花又承包了2個大棚的食用菌管理,收入達9萬多元。縣計生協會會長王登遠親自到均口鎮黃嶺村村西山下了解情況,指導林春花發展生產,王會長認為發展種植食用菌產業已取得成功,但也有風險,市場行情時有波動,應該多種經營,建議林春花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再種植三畝優質建蓮品種建選17號,充分利用子女學余時間,幫助家庭早日致富。林春花聽了王會長的建議,可是這時建先17號已經訂購一空,沒有種藕。王會長一口答應從縣蓮科所幫助協調解決種藕,解決了林春花的顧慮,并要求鎮農技站派出專業技術員、農藝師艾棕明定期上門指導建選17號種植管理,當年蓮籽收入2萬多元,實現了多種經營,多渠道收入。
通過2016到2018年黃嶺村幸福工程食用菌項目點,在元盛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幫扶下,經過3年的幫扶,林春花家經濟收入大有改觀,從2016年試驗性承包食用菌菌棒開始,從每年的2萬包到2018年的6萬包,現在每年總收入可達12萬多元,償還多年的舊欠,過上了幸福生活,而且翻新了原來的舊房,搬進了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