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不再是“拍攝者”和“被拍攝者”的關系
我再去回訪的時候,就不是采訪和被采訪的關系了,是朋友,或者更像是親人關系。像青海的巴青才仁也好,云南的顧彩蓮也好,重慶的覃純菊也好,有很多很多的母親,通過幫扶之后變化都特別大。雖然有幾年或十幾年沒見,但見了之后覺得這家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見面之后都忍不住抱在一起哭,就好像有了一種親情的關系。
我是一個性情中人。在2018年十一期間,我帶領團隊到重慶大巴山覃純菊家回訪,當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我沒有勇氣跟她們說再見。因為我實在控制不住情緒,就趕緊坐上車。團隊的老師和學生雖然和她們家相處了6天,但卻有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跟她們互相擁抱、掉淚。

于全興在拍攝前與母親們交流
影像不一定要“煽情”
我其實一直想讓影像的力量更足一點。如果仔細看我的影像作品,會發現我其實在有意識地避諱展現“貧困”和“悲慘”的畫面。雖然在第一年剛開始拍攝這個項目的時候,可能就想拍一些“打動人心”的、顯得“很悲慘”“很凄涼”的畫面。但是到后來,我的作品漸漸變得平和,再后來我就完全不會這樣做了。
對比我每一年不同的作品,其實能特別明顯地看出來,我更多地展現了母親們的“向上的精神”。雖然她們物質上是貧困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的影像是內心情感的表達,不是靠“煽情”去打動人的。

貧困母親覃純菊雖眼含淚水,但仍然能從目光中感受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