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苛刻的“環境表現”
我的大部分作品是“環境肖像”——借由環境中的細節說明人物的身份認定。我對環境要求特別高,可以說是嚴苛。因為我所到達的地方都是貧困地區,自然條件相對來說很匱乏,貧困母親們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所以,我在影像呈現時特別強調環境。
當然貧困母親所處的環境不是我去刻意找來的。拍攝前我都會和貧困母親先溝通、聊天,和她們建立融洽的關系。如果她們要去干農活了,我就自然而然跟著她們下地,將她們在地里干活的環境拍攝下來。所以說并不是要去特意地追求某種環境,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被救助前,才仁巴毛一家住在用土坯壘的“冬窩子”里,屋里連床都沒有,晚上睡覺就在地上。
從個體,到家庭,再到社會
在西部偏遠地區,男尊女卑的觀念還特別嚴重。西部貧困山區的女孩,基本上讀完初中就不往下再讀了,恨不得趕緊出嫁,拿到彩禮。我感覺特別欣慰的是,近幾年,很多母親自己本身脫貧之后,會首先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西部很多地方,母親真的就是一個家庭的支柱。我們拍攝的對象都是育齡婦女,她們上有老下有小。我們幫助了母親,脫了貧,首先是她家庭地位的提高,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個家庭支撐起來,由此也提高了她們在村里的地位。這樣的話,母親從個人、家庭到社會的地位都有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