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一種隱藏在影像下的非語言力量,從凝視那刻開始,我們的感知便開始流動,而不是停留于虛無。
“幸福工程”如果沒有于全興的記錄,我們很難如此真切明晰地感知到貧困母親們真實的表情。當你凝視一張影像,仿佛在與她們直接交換目光,仿佛能觸碰到深如溝壑的皺紋,仿佛正站在雪域高原聆聽寒風的呼嘯……18年間,千余位母親,于全興全程見證了她們的淚水與歡笑。
從于全興的敘述中,我們感受到對他而言,“幸福工程”早已不是一份簡單的攝影工作,而“幸福工程”也因他的影像有了更堅實的力量。

幸福工程志愿者、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于全興,從2001年至今,先后46次只身前往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qū)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99個國家級貧困縣,采訪拍攝了1300余位貧困母親,并捐給貧困母親們錢物數萬元。
我想用影像去紀錄她們
“幸福工程”于1995年成立,次年4月,“幸福工程”天津組委會成立,我在母親節(jié)時組織并策劃了相關的募捐活動。在策劃活動這段時期,我收集了大量的文字材料,但組委會在天津只有一年的時間,我意識到這些文字資料還非常有限,照片更是不足。
看了這些資料,我首先就被這個項目打動——這是一項慈善公益事業(yè),是件好事。當時便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用影像的方式,表現、記錄這些貧困母親的狀況?文字自然有它的特點,但影像會更直接。
真正實現這個想法是在 2001 年,首先我找到了青海和甘肅還有寧夏。這些地方屬于西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冬天的氣候是比較惡劣的,我很想去了解在這種惡劣條件下貧困母親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因為我已經做了很多的案頭工作,因此很明白我出行的目的。

于全興出發(fā)的第一站,便是寒冷徹骨的青海雪域高原
“快樂”大于“成就感”
我去了西部采訪拍攝了一年,貧困母親的生活狀況真的讓我很震撼。我當時就下了一個決心:盡我的所能,用影像的方式,來幫一些母親脫貧。當時就這個想法。
后來一直做到今天,也是因為通過我的影像,加上回訪,看到了貧困母親們前后對比的過程,覺得還是有非常大的改變。她們對待貧困的這種生活,沒有像我們城里人的這種抱怨,而是有一種很堅韌的力量。你給她們創(chuàng)造條件,她們就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發(fā)展。這一點是我比較欣慰的。這樣又促使了我去回訪她們,所以堅持到了今天。
倒不是說成就感有多強烈,我感覺,通過我能夠幫助一些母親脫貧,確實讓我感到快樂。對我而言,這種“快樂”大于“成就感”。

轉自大千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