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幸福”花開有聲
——蕉城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取得成效
“多虧了區計生協會提供的‘幸福工程’款讓我們逐步擺脫了困境!”近日,記者在赤溪鎮桃源村的山地里遇到正趕著牛群放牧的傅巧斌,看著14頭牛,傅巧斌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傅巧斌是赤溪鎮由知村的“二女戶”,受“幸福工程”救助之前,她家祖祖輩輩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全家生計只靠種莊稼維持,一年辛苦下來,不但攢不了錢,而且每年春播時還要貸款、舉債。看到別人搞運輸、搞養殖、外出務工賺大錢,過上小康生活,她也夢想著有朝一日,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發家致富,過上美滿富裕的生活。然而,夢畢竟是夢,怎樣才能變為現實,她實在是萬般無奈。搞養殖要啟動資金,糧食作物增產、增收需購買化肥、農藥和農資。錢,把她難住了。
久旱逢甘霖,正在求助無門的時候,“幸福工程”救助了她。2001年底,鎮計生協會的干部獲悉她的情況后,主動上門幫忙選定養鴨項目,提供貼息貸款3000元購買300只鴨。半年后,她不僅還清了貸款,還凈賺了3000多元,這讓她信心大增。經過幾年的發展,傅巧斌逐步積累起一定的資金。為了幫她進一步發展,2004年6月和2007年4月,區計生協會兩次分別給她提供了3000元和5000元的“幸福工程”款,幫助她發展養牛業。憑借傅巧斌與丈夫的努力和“幸福工程”的幫助,她家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她高興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些牛出租給別人犁田,一頭一季就有1000多元的租金,如果出售一頭可賣到6000多元,一年下來,單單養牛的收入就在2萬元以上。如今,大女兒在哈爾濱大學學習,小女兒也將進入高中,一家四口過著幸福的生活。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傅巧斌的脫貧致富源自“幸福工程”的開展,而她只是受惠于“幸福工程”中的一戶。
蕉城區自1998年被幸福工程福建省組委會確定為首批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區)啟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以來,按照“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以救助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為主線,不斷強化項目資金管理,規范運作程序,“幸福工程”救助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據統計,十年來,我區累計滾動投入救助資金133.8萬元,先后共實施了十期救助項目,共救助二女結扎戶貧困母親386戶,惠及家庭人口1723人,項目點覆蓋13個鄉鎮146個行政村。全區累計救助的386戶,其中發展種植業138戶、養殖業92戶、加工業26戶、經商業58戶、運輸業56戶、其它行業16戶。前九期救助的283戶人均增收887元,其中269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告別了貧困,脫貧率達95%,資金回收率達99%。通過“幸福工程”的實施,眾多貧困母親不僅闖出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也改變了舊的婚育觀念,思想狀況、精神面貌、社會地位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