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易小貞:“喝水不忘挖井人”
易小貞,是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鎮上修坊村獨生子女戶,曾經是個為貧困而愁苦的農家婦女,如今卻是全村羨慕的幸福母親。
幾年前,易小貞的家在村里還屬于貧困戶,全家僅靠種幾畝薄地為生,生活過得很辛苦。在長汀過去有句順口溜“長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為改變生活,她不得不尋找出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報紙上看到了《讓綠色趕走貧窮》這篇報道,“綠色能創造紅利,良好生態和脫貧富民可以雙贏。”這句話深深地啟發了她。經過多方了解市場后,易小貞覺得種植綠色蔬菜經濟效益好,于是向親戚朋友借了錢,租了10畝地,創辦了綠之夢計生家庭農場。農場早期主要種植蔬菜和養殖河田雞,易小貞每天都要起早摸黑,拼命苦干,最終因為自己不懂種植和養殖技術,不僅讓一年的辛勤付出沒有回報,還背負了幾萬元的債。巨大的打擊,讓本就貧困的家更加雪上加霜,面對沉重的債務,易小貞的心里很掙扎,怎么辦?是要從頭再來,還是就這樣放棄?經過無數次的思想斗爭,她決定從頭再來。但要從頭開始又談何容易,不僅要還清農場的債務,還要準備新的啟動資金,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信用社因為種植、養殖風險大,家里又沒有財產能抵押,無法貸到款。
在易小貞最困難的時候,村計生協會的秘書長伸出了援手,幫她申請幸福工程資金。2013年底,縣、鎮計生協會的領導來到農場,在了解情況后,把她列為幸福工程幫扶對象,給3萬元的幸福工程款,并鼓勵她要樹立信心,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有了這筆來之不易的資金,易小貞又重新開始打拼,多次參加縣、鄉組織的農技培訓班,刻苦鉆研種植、養殖技術??h計生協會還多次邀請縣農業局、科技局專家,到農場指導她種植技術。通過兩年的辛勤勞作,農場從小規模發展成為別具特色的家庭農場,通過流轉土地,2015年底農場規模達80多畝,年收入將近20萬元,易小貞按時歸還了幸福工程款。2016年她將農場規模擴大到100多畝,種植臺灣百香果、黑美人巨峰葡萄等,還建立了親子采摘園,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來觀光、采摘、體驗,年收入達60余萬元。如今家里蓋了新房,買了汽車,過上了小康生活。
俗話說:“喝水不忘挖井人”,在易小貞最困難的時候,是幸福工程幫助了她,給了她信心和力量,如今過上了幸福生活,她也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把愛心傳遞下去。易小貞通過“農場+農戶”的形式,帶動村里32戶貧困家庭發展,當起了精準扶貧的帶動人。易小貞與貧困母親岳金金結成幫扶對子,免費給她提供河田雞苗,指導她養殖,并用高于市場價30-50元的價格回收,讓她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脫貧。為增加她家收入,還以2400元的月薪聘用她丈夫修耿洪為農場種植技術部工人,還多次選送他參加專業技能培訓。由于修耿洪勤奮好學、認真負責,如今成為了農場種植技術部的負責人。易小貞還指導計生貧困母親江仙花種植百香果樹苗,幫助她搭建支架,傳授她百香果的種植經驗,讓她快速掌握科學的種植、管理、施肥、采摘技術。現在江仙花的果園已進入采收期,百香果品質又大又好,產量從原來的500斤提升到1000斤,利潤提高了5倍,年收入達9萬多元,過上了幸福生活。許多貧困母親在易小貞帶動下脫貧致富,蓋起了新房。
易小貞用辛勤和汗水把農場打造成具有生產、加工、體驗、休閑觀光及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綜合經營型家庭農場,還帶動了一批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的事跡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她的農場先后被評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龍巖市計生協會首批“生育關懷”示范基地,易小貞也獲得了“幸福母親”“龍巖市勞動模范”和“龍巖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017年8月,由于得到群眾的信賴,她被推選為村婦聯主席,雖然在別人眼里算不上官,但她卻感到無上光榮。在未來的日子,易小貞希望將農場作為支點,通過農業休閑觀光采摘、生態養生美食體驗、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來帶動更多的貧困母親和計生家庭參與勞動創業,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