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凡人故事――從貧困母親到致富能人
阮美銀像往常一樣,穿梭于30多臺縫紉機間,忙碌地指導本村婦女加工出口歐美國家的滑雪服、運動服、工作服。廠房里,周邊村落的家庭婦女在這里拷邊、套扣、繃縫,縫紉機踏板傳來了陣陣噠噠噠的聲音,聽起來是那么忙碌而歡快,這就是由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洋中鎮藤村幸福母親阮美銀帶出的一支脫貧致富“娘子軍”。
今年剛滿40歲的阮美銀是該服裝加工廠的廠長,也是一位積極響應國家計生政策只生一個的好母親,這位普通農村婦女,多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母親,如今卻成了當地致富女能人。想起自己創業致富的道路,阮美銀感慨地說:“如果沒有幸福工程的幫助,就沒有我這個服裝廠!”

阮美銀的服裝廠落實了幸福工程新模式
阮美銀出生于鳳田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初中一畢業,剛滿18歲的阮美銀就輟學到福州某服裝廠打工,從事縫紉工作,這一干就是14年。26歲那年阮美銀嫁到藤村,丈夫從小父親就過世了,兄妹3人靠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四處打零工的母親拉扯長大,一大家人擠在不足10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日子過得很清苦。婚后,阮美銀和愛人繼續回到福州打工維持生活。第二年,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家庭花銷更大了,貧困的家庭難以為繼。在結婚生子后,阮美銀覺得放下幼小的孩子外出打工不再是長久之計,于是她動起了回鄉創業的的念頭,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2005年,她和丈夫揣著打工期間積蓄的8萬元回到了家鄉,想利用在服裝廠打工學到的服裝加工技術和管理經驗,辦一家服裝加工廠,可是資金不足成為了創業最大的困難!就在這時,洋中鎮計生協會送來了國家的惠民好政策——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的幫扶,為她提供了1萬元幸福工程無息借款,鎮計生協會還協調信用社為她貸到了2萬元小額貼息貸款。有了資金,阮美銀終于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廠,取名為唯一服裝廠,后改名為美翔服裝廠。創辦初期,阮美銀因資金有限只進了10臺縫紉機,收了6個工人,接一筆訂單都要等順利交貨時才能拿到錢,于是當時連給工人發工資都是借民間的高利貸。
由于誠信經營,讓利服務,阮美銀這家服裝廠,漸漸有了接連不斷的訂單,吸引了周邊許多計生貧困家庭婦女的加入,當初跟她一起外出打工的姐妹們也都回鄉跟隨阮美銀,隨著時間推移,服裝廠漸漸有了規模,擴大生產,勢在必行,面臨著資金匱乏老問題,好強的阮美銀沒有低頭,四處想辦法,洋中鎮計生協會得知后,再次為她伸出援助之手。2013年,鎮計生協會啟動“致富能人+貧困母親”幸福工程新模式,將年輕有為、肯鉆研善學習、懂技術、會經營的阮美銀確定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為她提供了5萬元幸福工程幫扶資金,其他10位貧困母親各發放1萬元幸福工程款。阮美銀按照幸福工程幫扶合作協議,將美翔服裝廠作為“貧困母親創業基地”,秉著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則,采取“大戶帶小戶,小戶帶弱戶(貧困戶),全村共致富”的舉措,通過協會推動、政策拉動、大戶帶動的方法,連續4年帶領50多位“無資金、無項目、無技術、無擔保、無職業”的計生貧困母親“投資入股、進廠務工、按勞取酬、共享分紅”,為貧困母親提供生產和經營服務,促進她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對于計生協會的大力支持,阮美銀激動地說“想貸款一直都很難,如今計生協會不僅幫我解決了資金困難問題,使我這個廠得到更好地發展,在我廠里的50多位計生貧困婦女的生計也有了保障。有了幸福工程這個好項目的幫助,我的廠發展了,我又幫助了那些貧困母親,真是一舉兩得,真心感謝計生協會的幫助!”多年幸福工程創業資金的資助,給阮美銀工廠擴大生產提供了極大的經濟援助,她帶動周圍的貧困母親學習服裝加工縫紉技術,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貧困母親加入服裝廠共同脫貧致富。如今服裝廠1100平方米的廠房,電機已達到80多部,工人從最初的6人到如今100多人,并于寧德增設分廠,幫帶多個小作坊共致富,幫助當地政府解決了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問題,為更多的計生家庭創造了幸福!

在阮美銀的精心打理下,廢舊的糧庫如今已是明亮的工廠
2017年1月19日,美翔服裝廠滾動投入16萬元幸福工程款,新幫扶12位計生貧困母親發展致富,固定出工的受助母親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并獲得不低于1000元的入股分紅款、不低于800元的年終效益分紅、不低于300元的三節慰問費,成員人均年增收3萬多元,輻射帶動周邊4個村莊100多戶計生家庭從事服裝加工生產,吸引眾多外出務工婦女返鄉就業,促進貧困母親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服裝廠建立完善“保底先分紅、按勞月取酬、年終再分紅、節日另慰問”的幫扶機制,讓貧困母親既領務工工資,又領到分紅,還保證貧困母親不承擔任何風險,形成協會當“紅娘”、工廠幫就業、貧困母親得實惠的機制,很好地解決了貧困母親有資金沒項目、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等問題,使貧困母親得到實實在在的救助。進廠務工的貧困母親,除享受員工免費學習服裝加工制作工藝、免費借用縫紉設備、免費送貨上門、免費上門收取加工成品等優惠服務外,還積極參加服裝廠組織的、鎮計生協會舉辦的文化技能培訓、生殖健康講座、兩癌篩查、免費體檢、包粽子比賽等活動,計生困難家庭發展能力得到提高,也提升了貧困母親幸福指數。新模式運作,不僅鼓舞了農村計生貧困家庭的就業熱情,帶領越來越多的貧困母親成為技術能人,也解決了企業資金缺口和用工需求!經過這幾年的打拼,阮美銀自己在老家已經蓋了房子,為了給孩子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在城關也買了房子,與這些相比,能帶動周邊的婦女姐妹脫貧致富,特別是那些計生貧困母親,對她來說是更值得高興的事!
黃細花是洋中鎮鳳田村的獨生子女戶,全家三口人原靠夫婦倆到城關賣菜維持生計,年收入只有一萬多元。在一次車禍中,黃細花丈夫意外喪生,她本人也難逃劫難,昏迷12天后動了左腦開顱手術,搭了鈦合金鋼板進行修補,幸存下來的黃細花帶著9歲的兒子和年邁的公公艱苦度日。看到黃細花艱難無奈的人生,熱心腸的阮美銀立即將她收進了自己的服裝廠,并手把手地教她縫紉技術。大腦動過手術的黃細花非常健忘、精力恍惚、反應遲鈍,常常車壞了衣料,造成了原材料一次次的損失和浪費,阮美銀從不計較,反而更加耐心細致地幫助她掌握縫紉技術。一晃多年,黃細花靠服裝廠這份穩定的工作,將9歲的稚兒培養成了大小伙子,如今她兒子在城關從事酒業代銷業務,已經可以養家了。黃細花逢人就說阮美銀是她們家的大恩人!阮美銀的服裝廠收留了許多像黃細花這樣的貧困母親,陳家洞村二女貧困母親馬冬枝的丈夫原以打石頭為生,去年突發腦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常年臥床喪失勞動能力,全家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馬冬枝的肩上,阮美銀及時把她收入服裝廠學藝務工,幫助她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如今馬冬枝的兩個女兒紛紛考上了大學。
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阮美銀不但擺脫了貧困,而且還幫助村里和她一樣貧困的姐妹們。她的服裝廠雇用的50多名女工,大多數都是本村的貧困母親,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的愿望就是要擴建廠房、增添設備、擴大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母親共同致富……”面對未來,阮美銀充滿希望。
蕉城區以“貧困母親創業基地”為載體,走產業化扶貧路子,既能幫助示范戶涌起創業大潮,又通過扶持大戶帶動當地貧困母親脫貧致富,使幸福工程有限的資金起到拋磚引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實現創業基地、貧困村、貧困戶三贏,逐步實現“大戶帶小戶,小戶帶弱戶(貧困戶),全村共致富”的幫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