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一、基本情況
全縣總面積912平方公里,轄9個鄉鎮(場、區、辦事處)、78個村(居)委會、789個村民小組,是一個有20萬人口的山區小縣。我縣曾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先進項目縣。
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以來,經過上下共同努力,項目資金逐年增加,救助規模不斷擴大,項目點覆蓋全縣各鄉鎮(場、區、辦事處)和村(居)委會。我們堅持“一年一個周期,年年滾動發展”的做法,已發放幸福工程項目款16期,累計投入滾動資金3656萬元,幫扶5079戶計生貧困母親發展家庭經濟,惠澤人口1.88萬人。據統計,前15期已有4714戶貧困母親實現脫貧或基本脫貧,脫貧率96.1%,資金回收率和滾動幫扶率均達100%。幸福工程的實施,培育了一批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幸福家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批受助的母親分別被國家、省、市授予“先進脫貧母親”、“幸福母親”和“誠信先進母親”等光榮稱號。2005年11月,我縣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于幸福工程“先進項目縣”,2007年6月,我縣應邀參加在新疆伊寧市召開的“全國幸福工程項目管理現場經驗交流會”,并在大會上做經驗介紹。2008年11月,全國幸福工程經驗交流會在漳州召開,我縣幸福工程檔案資料管理和戴福蘭芭樂種植基地、楊紅英香蕉園被列為會議參觀點。會后,一些省、市計生協會又先后組織人員到我縣參觀考察,幸福工程已成為我縣計生協會的一大品牌,對我縣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建立健全工作網絡。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幸福工程工作,把幸福工程融入精準扶貧戰略,在精準扶貧大框架內有效實施幸福工程。為了把幸福工程這一惠及母親、造福社會公益事業抓好,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幸福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分管計生的副縣長和計生協會會長任副組長??h直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成員由縣衛計局和計生協會抽人組成,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各鄉鎮(場、區、辦事處)也都相應成立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村級由計生協會專職副會長負責,配備項目管理員,形成縣、鄉、村三級工作網絡,全縣共選配122名思想好、作風實、懂業務、會管理、具有奉獻精神的同志從事幸福工程項目管理工作。陳巷鎮幸福工程項目辦主任林泰生,一心撲在工作上,他經常深入到貧困母親家中和項目現場,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真心實意為她們辦好事、辦實事,深受貧困母親的愛戴。2017年3月,在全市基層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培訓班上作典型發言,受到市協會領導充分肯定??h、鄉幸福工程領導小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解決具體問題,從而形成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目標明確,責任到人,落實到位的良好工作局面。
2、廣泛宣傳,擴大幸福工程影響力。
我縣剛實施幸福工程時,鄉村計生協會和基層干部普遍存在怕擔風險、怕添麻煩、怕領導不重視、不支持、吃力不討好的思想,為了解決他們對精準幫扶的認識和理解上的偏差,我們注重抓好多層次的宣傳教育。一是辦班培訓。通過開會辦培訓班等形式對各級計生協會干部的宣傳教育,說明實施幸福工程是一項愛民、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也是為計生貧困母親辦好事、辦實事的愛心工程,做好這項工作,可以增加計生協會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擴大社會影響,增強了干部做好幸福工程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二是社會宣傳。我們利用各種會議,宣傳陣地和新聞媒體大力開展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了解幸福工程,從而關心和支持幸福工程。三是對受助貧困母親的宣傳。向她們宣傳幸福工程資金來之不易,是愛心錢,不是救濟款,并教育她們要講信譽、守信用,按時還款,自己脫貧了要幫助更多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四是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宣傳和慰問活動。在每年的“母親節”和“5.29”節日活動期間,開展幸福工程宣傳活動。今年是幸福工程成立20周年,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紅五月”各項活動,縣政府副縣長姚曉明、縣政協副主席、計生協會會長連維明以及各鄉鎮(場、區、辦事處)主要領導都參加有關活動,全縣舉辦受助母親座談會21場,110人參加,18名受助貧困母親交流了脫貧致富典型經驗。同時,組織11名農技人員為155名受助貧困母親現場科技指導,并發給生產技術資料。舉辦各種文藝演出、書法比賽,計生政策法規、保險業務咨詢等活動21場,為育齡群眾送各種宣傳材料和小禮品2萬份??h計生協會與長泰縣第二小學舉辦“幸福家庭和諧計生”征文演講比賽,使廣大師生受到一次感恩母親的深刻教育。免費組織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和“兩癌”以及不孕癥篩查,組織專家開展義診等活動,受益5000多人。同時發放宣傳品及避孕藥具、藥品10000多份。此外,縣計生協會還通過長泰縣計生協會《會員之窗》刊物,編印《長泰縣幸福工程受助母親先進典型》小冊,宣傳幸福工程工作動態,宣傳受助母親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宣傳幸福工程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從不同角度宣傳幸福工程品牌,擴大社會影響。
3、多方籌資,做大做強幸福工程。
救助貧困母親需要大量項目資金支撐。為了做大做強幸福工程項目,我縣千方百計積極籌集資金。目前全縣已籌措幸福工程項目資金493.36萬元。一是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干部職工捐款177.36萬元。二是從全縣征收的社會撫養費中按10%的比例劃撥250萬元。三是縣財政資金配套41萬元。四是向幸福工程省組委會和市幸福工程指導小組爭取專項資金25萬元。我們還創新籌資舉措,發動村級捐資,縣里1:1配套,資金返回使用,基數保持不變。陳巷鎮就有12個村向縣幸福辦公室捐出善款,使鎮里幸福工程幫扶資金達到120萬。
4、精準識別,確保安全高效運作。
幫扶工作貴在精準,重在公允,幫扶資金要花到點子上。我們嚴格按照《福建省幸福工程·幫扶貧困母親行動管理辦法》執行。一是調查摸底,精準安排救助資金。縣項目辦要求在推選受助對象時必須嚴格執行以下幾個程序:①由協會小組長和骨干會員調查摸底推出初步人選。②受助戶填寫“受助母親救助調查表”,鎮掛鉤村領導和村“兩委”對初步人選進行逐戶訪視并拍照存檔。通過填寫這份調查表,了解受助人情況。?在村里“陽光計生公開欄”公示一周,接受群眾監督。④再經村“兩委”集體審核確認,做到“兩委”有共識、群眾無異議,報送鄉、鎮(場、區、辦事處)計生協會和項目辦。二是對照條件,層層把關,嚴格審核。鄉鎮(場、區、辦事處)計生協會項目辦,及時召開聯席會議,根據幸福工程省組委會規定條件逐條對照,逐個審核,嚴格把關。鄉鎮(場、區、辦事處)項目辦把審核后的救助申請表上報縣項目辦審批后,召開資金發放會議,縣與鄉鎮(場、區、辦事處)簽訂借款合同書,鄉鎮(場、區、辦事處)與救助對象簽訂借款合同書,并履行責任擔保。一切手續辦完后,即把救助款直接撥付到受助母親的銀行賬戶中。三是誠信教育,按時足額回收資金。誠信是幸福工程的生命力,因此,我們把誠信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教育受助戶要講信譽、守信用,誠信還款。每期項目資金合同期到前一個月,縣項目辦和鄉鎮(場、區、辦事處)計生辦向受助戶發出還款通知,收回救助款后,上繳縣計生協會帳戶上。陳巷鎮雪美村貧困母親楊阿玉前年丈夫發生交通意外,兩女兒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學費還是向銀行貸款的,經營的小店鋪眼看就要交不起租金,斷了收入來源。阿玉急得快哭了。村計生協會得知這一情況后,幫她申請了2萬元幸福工程款解決了困難。楊阿玉感動地說:“錢雖不多,但是特別實在,特別救急。我要準時還上這筆錢,讓它幫助更多的人”。四是切實管好幸福工程財務。幸福工程資金是救助貧困母親的專項資金,在財務管理上實行專項管理,專人審批,專項審計,確保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占用和截留。各級幸福工程工作者,都能夠廉潔自律,秉公辦事,本著對貧困母親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用好每一筆項目款,切實維護資金安全。
5、精準運作,增強幸福工程生命力。
“幸福工程給于我的,豈止是萬把元的事?!睅r溪鎮田頭村葉瑞美也有話說。兩年前,她還是傳統養殖戶,卻因管理不善虧損,一家陷入困境。當時發現自家池塘能引入泉水,剛好適合養光魚,那市場價可比普通魚高出很多。葉瑞美盼新發展,無奈池太小,想跟鄰居換田,卻屢吃閉門羹。村計生協會會長沈麗美知道后,一次次幫她協調,鄰里終達成一致。去年,葉瑞美一家開始挖魚塘、引水、購魚苗。沒想到,水資源出現不足,協會連忙請來技術人員,建議打一口深水井,可費用又讓葉瑞美犯難了。協會幫她申請3萬元困難幫扶資金解決了大問題。葉瑞美說:“捧著這錢,就好像捧著一個希望”。為保證幸福工程資金有效幫扶,我縣經過不斷總結創新幸福工程幫扶模式,由分散式和個體幫扶向多種模式幫扶轉變,實現了小項目聯大項目,小資金成就大發展,少數人帶動多數人發展的做法。在陳巷、巖溪、枋洋、林墩四個鄉鎮、辦事處分別創新四種運作模式。一是專業合作社+計生貧困母親幫扶模式。鼓勵既沒有技術,又缺乏資金的受助戶以小額資金入股方式,融入到有實力、信譽好的實體戶,走共同發展之路。陳巷鎮戴墘村計生管理員戴玉瑞,她是市級巾幗文化中心戶,同時又是蔬菜種植大戶,擁有一家農資店,她丈夫戴寶靈經營著470畝的蔬菜基地,還創辦了寶綠蔬菜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于2016年被評為福建省巾幗示范基地。2016年,寶綠蔬菜專業合作社接收了4名計生貧困母親每人2萬元幸福工程款入股。貧困母親除去在合作社打工的工資外,年底還能穩獲收益3000元分紅款,既能務工賺錢還能享分紅。貧困母親楊秀珍深有體會地說:“我以前只是打打零工,一年能賺多少錢也說不準,現在進合作社上班可是旱澇保收,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加上年底入股分紅,一年收入有近4萬元,今年裝修了房子,準備兒子結婚,感謝陳巷鎮幸福工程辦為我牽線搭橋?!?/span>二是能人+計生貧困母親幫扶模式。巖溪鎮上蔡村二女戶蔡玉梅受助脫貧致富后,繼續發展蔬菜種植,巖溪鎮計生協會為她提供4萬元幫扶資金,蔡玉梅利用四萬元資金發展大棚反季節瓜菜60畝,年出售瓜菜40萬斤,總收入36萬元。還解決了10個貧困母親務工,每個貧困母親務工月工資收入1500元,實現合作雙贏。三是企業+計生貧困母親幫扶模式。幸福工程辦積極聯系企業,引導受助母親到企業工作發展經濟。四是多種幫扶資金捆綁使用模式。將幸福工程資金和計生小額貼息貸款以及農業局等其它單位貼息貸款捆綁使用,做大資金量,讓她們在發展項目選擇上有更大空間,發展項目投入上有資金保證,達到資源整合,做大項目、效益增收的效果。
6、精準施策,提供優質服務。
因人制宜、量身定制幫扶項目,給一點幫助,許多貧困母親就能走出貧困。在幸福工程項目管理上堅持做到四方面工作。一是項目多樣。根據本地資源,發展環境及受助戶自身素質,鼓勵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二是規避風險。選擇 “短、平、快”項目,特別是當年投入,當年產出的項目。三是擇優選項。鼓勵懂市場、善經營的受助戶選擇產品季節性強、性價比高又適銷對路的農經項目。2017年第16期幸福工程受助貧困母親243戶。其中發展種植115戶、養殖43戶、經商58戶,加工運輸等27戶。四是跟蹤服務。錢發下去后,還要進行跟蹤服務,提高幫扶效益。2017年9月縣計生協會領導帶領項目辦工作人員,深入到9個鄉鎮(場、區、辦事處),13個村幸福工程項目點專項督查。聽取各鄉鎮(場、區、辦事處)開展幸福工程工作情況匯報,查閱相關檔案資料,隨機走訪36戶受助戶,通過現場檢查和召開座談會,了解資金使用和項目運作情況,以及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力推動了幸福工程工作順利開展。
7、加強管理,檔案資料健全。
為了確保救助項目的持續性,對幸福工程的資料,根據檔案管理的要求分年度,分類別,進行整理歸檔。做到受助母親檔案齊全,分門別類,建檔造冊,完整地保存縣、鄉、村三級救助項目的相關資料。
三、主要成效與存在問題
我縣幸福工程的實施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
一是增加受助戶經濟收入、實現脫貧。據調查統計,全縣從2002年至今,先后發放十六期項目資金3656萬元,救助5079戶貧因母親發展經濟,前15期已有4717戶貧因母親實現脫貧或基本脫貧,脫貧率96.1%。武安鎮金里村二女戶貧困母親林珠花,先后受幸福工程救助3次,金額3萬元,發展蘑菇生產致富后,不僅維修了房子,還購置摩托車、彩電、電冰箱、音響等家用電器,家庭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二是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共同致富。長泰經濟開發區積山村受助貧困母親戴福蘭,種植名優水果致富后,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青棗、珍珠芭樂3500畝,并聯合127戶農戶成立全縣首家“錦信青果產銷合作社”,年銷售水果5500多噸,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廈門等市場,有力促進了我縣的商品經濟發展,戴福蘭也先后榮獲全國“幸福母親獎”、省“雙學雙比活動女能手”和省“五四青年獎章”等光榮稱號。
三是提高受助貧困母親的經濟地位和社會政治地位。很多受助貧困母親勤奮拼搏,擺脫貧困,成為當地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她們有的被評為“少生快富女能人”、“幸福母親”、“文明家庭”,有的被選為婦女代表,人大代表,有的當上女組長,計生管理員,有的培養入黨,還有的被選上村“兩委”班子成員。
四是弘揚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不少受助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后,他們感恩幸福工程,沒有忘記尚未脫貧的姐妹,主動伸出友愛之手,拿出自己的錢和物幫助其它貧困母親發展家庭經濟。武安鎮金里村戴景秀從2006——2008年先后三次提供108頭豬苗賒給3戶貧困母親飼養,等到大豬賣后再還豬苗款。全縣有104位脫貧母親拿出16.4萬元,幫助138位貧因母親發展生產,展現了她們脫貧后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的精神風貌。
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有:
一是幫扶資金數額比較少,目前一戶貧困戶幫扶款在1萬元——2萬元,難于滿足幫扶對象的發展要求。二是規范生豬養殖后,一部分原來養豬貧困母親一時難以尋找發展項目。三是個別村對受助對象的資金使用和運作情況跟蹤不夠到位,遇到困難幫助不夠及時。四是個別鄉鎮、村級幸福工程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有待進一步規范。五是個別鄉鎮、村對幸福工程經濟效益評估不夠完善,不能真實反映情況。
幸福工程工作的重點在農村,是一項順民心、合民意、惠及母親、造福社會的民生工程,這項工作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也要認真總結經驗,正視存在問題,發揚成績,克服不足,進一步提高幸福工程的項目管理、資金管理和檔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