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是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陽臺山社區居民,朱玲芳。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低谷逢春,幸福常在”。
今天,我很榮幸能夠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我作為幸福工程受助母親成功創業的喜悅。2016年5月,在陽臺山社區計生協的幫助下,我獲得思明區計生協會第13批“幸福工程免息幫扶資金”1萬元,幫扶周期為2年,2018年4月底還款。這筆幫扶資金及時解決了我資金周轉問題,讓我在創業的道路上有了新的開始,順利走上了一條創業脫貧的幸福道路。
我今年38歲,在萬壽路上與朋友一起經營一間民辦幼兒園,丈夫是一家私企員工,工資不高,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由于是民辦幼兒園教學條件較為不足,面積不大等原因,民辦幼兒園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周邊學員的信任,一直無法打開民辦幼兒園格局,經營收入與丈夫的工資勉強能維持一家人日常生活開支。
為了改變生活狀況,走上致富之路,立足幼兒園的長遠發展,民辦幼兒園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探索一條既符合幼教發展規律,又不脫離實際,既能得到先進理論關照,又能得到家長和社會認同的特色發展之路。我在全面分析、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決定利用一技之長,在民辦幼兒園開展早教項目,擴大校園,增添教具,改善教學設施。有了這個想法后,我開始挑選合適的人員,從教師中選拔出有豐富早教工作經驗的教師,組成了一支出色的早教工作組。在陽臺山社區的幫助下,我把學校對面的空房間租下了來作為一間二十幾平方米的教室,將多年的積蓄用來裝修等,當資金面臨缺口時,陽臺山社區雪中送炭,為我申請了1萬元幸福工程幫扶款,并用這1萬元買了桌椅等早教設備。因為這場“及時雨”,我的“早教項目”順利進行了。
我園通過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模式,探索幼兒園、家庭、社區三者教育的有機聯系和綜合功能發揮的運作機制,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推進0-3歲嬰幼兒的教育。
一、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早教培訓,提升全園教師早教理論水平;二、以老帶新,注重對新教師的培養;三、豐富活動形式,親子游戲樂融融;四、充分發揮早教示范園的輻射效果,提高社區0-3幼兒科學育兒水平:本學期我們還組建了一隊“早教志愿者服務隊”,利用節假日時間入社區進行入戶指導,提高社區0-3家長的育兒水平。另外,我們還結合“早教咨詢日”活動,為社區0-3家長開設了專題講座,對講座意猶未盡的家長有時還會在講座后主動留下來向老師咨詢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育兒難題。切合家長實際情況的家長講座使家長在理念上對0-3早教有了新的認識,0-3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受到了重視,也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教育方法,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活動中,還為家長們發放了早教宣傳資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年,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社區的幫助,幼兒園的早教工作已走上正軌,提升了幼兒園的品質,吸引了更多的周邊學員,目前學員各班級都已飽滿,已成功脫貧,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工程幫我實現了“幸福夢”,現在,我也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他人,為下崗失業的計生貧困母親提供就業崗位,幫助更多的姐妹走上幸福的道路,并為貧困流動兒童獻愛心。
創業是一條艱難而又漫長的道路,我將在這條幸福的大道上越走越遠!
感謝幸福工程,感謝思明區計生協會、開元街道計生協會和陽臺山社區計生協會的關心和幫助!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幸福工程母親:朱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