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考察團一行在省計生委主任蘇寧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湟中縣魯沙爾鎮,聽取了該縣幸福工程項目實施情況匯報,并與縣、鎮領導、幸福工程項目負責人及脫貧母親進行了親切的交流。
張麗芳副縣長、詹福林鄉長及朱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譚虎林分別匯報了縣、鄉、村幸福工程項目的實施情況及產生的效益。
湟中縣地處青海省東部,是全省第一人口大縣,亦是國家重點扶貧縣。2002年4月該縣在田家寨、魯沙爾2個鎮啟動實施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在縣、鄉、村三級項目辦和受助戶的共同努力下,幸福工程項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資金使用率高,救助戶數增多。利用25萬元救助資金累計滾動救助貧困母親596名,有2980余人得到惠澤。二是受助母親家庭收明顯增加。通過救助,596戶貧困母親家庭的人均純收入從受助前的750元增加到期1950元,效益好的家庭人均增加達7000余元。三是貧困母親的文化和身體素質不斷增強。在項目帶動下,她們不斷接受種、養殖技術及健康知識的培訓,使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增強了自我發展的能力,過去那種“等、靠、要”的陳舊觀念及多子多福的婚育觀念也得到了轉變。
祁生秀向中央國家機關的領導講述了她家在幸福工程資助下脫貧致富的經歷。31歲的祁生秀,是大源鄉白土莊村人。全家5口人,有兩個子女,還有一位70多歲的且經常生病的婆婆,全家只靠丈夫外出搞點兒副業掙錢度日,年人均收入只有600元。她曾試圖想做點兒小買賣來改變貧窮的家境,可又苦于沒有資金,一直未能如愿。正在求助無門的時候,2005年5月,幸福工程資助了她2000元,利用這筆有限的資金她買了4頭豬,搞起了生豬育肥和仔豬繁育。第二年年初,出欄仔豬20頭,再加育肥豬,獲利4000多元。她又用養豬賺來的錢買了一臺榨油機,只此一項年獲利5000元,加上養豬,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800元,家里購買了電視機,新建了七間磚木住房,同時還擴建了一套豬舍,擴大了經營范圍,現在的祁生秀一家已擺脫了貧困步入了小康。
聽了大家的匯報和貧困母親的發言,苑曉東團長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興奮地說:聽了你們的發言,我深受感動,正是由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才使得幸福工程取得了如此的成效,也讓眾多的貧困母親脫貧。他對各級領導扎實的工作作風表示欽佩,同時也為當地在實施幸福工程過程中如何幫助貧困母親搞好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他還表示,一定要把所聽、所見、所學向國家機關領導詳細匯報,向廣大干部職工廣泛宣傳,使中央國家機關對幸福工程的支持長久的持續下去。
會上大家還傳閱了湟中縣幸福工程項目檔案。匯報會后,考察團成員同與會的脫貧母親坐在一起親切的交流起來,聽著脫貧母親的述說,看著她們幸福的笑臉,考察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感到無比的欣慰。
圖一:在魯沙爾鎮聽取幸福工程工作匯報
圖二:聽取著大家的匯報,領導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圖三:張麗芳副縣長匯報幸福工程情況
圖四:祁生秀代表受助母親發言
圖五:苗霞副理事長同團長苑曉東翻閱幸福工程檔案
圖六、七、八:考察團成員認真翻看項目檔案
圖九:考察團成員同幸福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葛振江交流
圖十:考察團成員向當地項目負責人了解情況
圖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與受助母親親切交流
圖十五:考察團全體成員同受助母親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