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福蘭是長泰經濟開發區積山村第四村民小組計生女組長,全家3口人,屬計生獨男戶,兒子15歲,就讀于長泰一中,一家過著幸福的生活。她家因幸福工程脫困致富,成為長泰遠近聞名的高優水果產銷帶頭人。
不測風云陷入困境 幸福工程“雪中送炭” 1999年以來,戴福蘭與丈夫唐錦江一直從事青果種植、季節性農副產品收購,搞農產品流通做些小生意,過著平淡而無憂的日子。可天有不測風云,當年的霜凍,使他們的種植無收,生意慘淡,家庭處于貧困的邊緣。禍不單行。“屋漏偏遇連夜雨”,2001年底,他們做柑桔生意又被騙走了貨款,真是雪上加霜。小本生意血本無歸,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02年春節后,戴福蘭和丈夫瞄準市場,商量準備發展高優農業種植,白手起家,從頭再來。于是向親朋好友借了0.8萬元本錢,在縣城武安鎮城關村租地10畝,種植優良品種“臺灣珍珠芭樂2號”950多株。借來的錢顯得杯水車薪,預付了種苗、田租、挖溝、整畦、種植等費用,已身無分文。無錢購買所需的化肥等生產資料。他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眼看將又一次成為新的負債貧困戶。就在這時,一直在認真實施幸福工程的區、村計生協多次到她家了解情況,急他們之所急,千方百計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決定從幸福工程款中給予0.2萬元援助。“小額貸款,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幸福工程,給了戴福蘭重振旗鼓、重新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雪中送炭”重新點燃了她生產生活的希望。
珍惜機會滾動發展 基地帶動共同致富 夫妻倆十分珍惜幸福工程這一“救命稻草”,將有限的資金用于購買低毒農藥和有機肥,精心管理高優果園。區、村計生協會及時聯系農業、科技部門和臺灣農業高優企業,為戴福蘭提供生產技術,并提供市場信息,為她的發展牽線搭橋,服務引導。在計生協會幫助下,到2004年4月,她的果園就收了冬、春兩遍果,收入1.7萬元,扣除成本1.5萬元,純收入0.2萬元。到2005年5月份,她的四季芭樂收入11.4萬元,扣除成本3.4萬元,純收入8萬元,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福州、廈門等地,打入廈門沃爾瑪超市和北京盛全泰等精品水果市場,從此步入了種植、投產、受益的良性發展軌道。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感謝計生幸福工程的救助,回報社會,2007年,她們自己嫁接芭樂苗木2000株,價值0.6萬元,無償送給鄰村的5戶計生戶種植,并為她們提供技術指導,幫助她們發展高優農業種植,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為了更好搞好營銷業務,她們還聯合了23戶種植戶,成立了長泰縣錦信青果產銷合作社。生產過程遇到技術難關,戴福蘭都毫無保留地無償為種植戶提供全程服務。合作社經常性組織種植戶參加各類水果展銷活動,銷售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運銷、統一結算的動作模式,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在戴福蘭的指導幫助下,城關、積山兩村4個小組村民20多戶也種上了高優水果。
幸福工程給戴福蘭的合作社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合作社先后被列入國家農業部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單位、閩臺農業合作重點企業、省農民合作組織示范點、巾幗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至2008年元月,戴福蘭自家種植的30畝高優農業種植園(15畝芭樂、15畝金蘋棗)年收入達30萬元。
幸福的戴福蘭一家,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上級的肯定。2005年11月,戴福蘭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予“幸福母親獎”。2007年她光榮當選為漳州市第十五屆婦代會代表。戴福蘭感慨萬千,由衷地說:“計生協會實施的幸福工程,真是使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的幸福工程,讓千萬計生戶共同致富的惠民工程,更是讓千萬計生戶看到光明和希望,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的民心工程。”
(戴國發,林瑞明,蔡振和,福建省長泰縣計劃生育協會,郵編363900,電話0596——833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