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是一項社會公益活動,兼具消除貧困、提高婦女地位和有利于推動人口計生事業發展的功能,堅持以項目帶動的開發式扶貧方針,通過“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幫助計生貧困母親發展生產經營脫貧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構建和諧社會。
增強老區意識 關注老區母親 福建省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中央蘇區,全省68個老區縣中有46個重點老區縣(中央蘇區縣占13個),老區人民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歷史和自然條件等原因,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部分老區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幸福工程應該更加關注老區計生貧困母親,回報老區,服務老區,造福老區。我省實施幸福工程十年來,始終把幸福工程與老區建設緊密結合,幫助老區計生貧困母親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她們脫貧致富的能力。迄今為止,全省已建立83個幸福工程項目縣,其中在67個老區縣實施了幸福工程項目。累計滾動投入幸福工程項目資金6000余萬元,救助計生貧困母親18000余人(戶),惠及家庭人口8萬余人,脫貧率達90%以上。在為貧困母親“治窮”的同時還積極開展“治愚”、“治病”活動,今年全省共舉辦了 1600多期文化科學技術培訓,受訓貧困母親 4萬多人次,開展義診活動800場,為貧困母親進行健康檢查和送醫送藥服務2萬多人次,提高母親的文化科技素質,保護她們的生殖健康。
創新運作模式 加大資金扶持 老區的幸福工程項目多數是一家一戶分散型的,根據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和救助對象的需求,創新運作模式,由單一型向多樣型發展,由一家一戶分散型向規模型發展,有“企業+計生貧困母親”、“公司+基地+計生貧困母親”、“產業大戶+計生貧困母親”等,堅持務工賺錢、入股分紅、貧困母親不擔風險的原則,幫助更多的老區計生貧困母親走上脫貧致富路。幸福工程省組委會加大對重點老區縣、中央蘇區縣的幫扶力度,連續兩年支持清流縣一年期扶貧周轉金共60萬元,采用“公司+老區計生貧困母親”的運作模式,在嵩溪、里田兩個鄉鎮各扶持60戶計生貧困母親發展花卉生產,此一項每戶就收入近5000元,而且掌握了花卉種植技術。連續兩年支持寧化縣一年期扶貧周轉金共40萬元,在淮土鄉運用“公司+基地+老區計生貧困母親”的運作模式,發展蘑菇種植及肉豬養殖項目,資助52戶計生貧困母親,共種植蘑菇30000平方米,產值達50多萬元,純收入達23萬元,戶均純收入4800元;養殖肉豬1046頭,現出欄的豬已有純收入21萬元,預計到年底還有20多萬元的利潤。最近,省組委會支持建寧縣一年期扶貧周轉金40萬元,其中20萬元在均口鎮以“產業大戶+老區計生貧困母親”的形式,幫助30名計生貧困母親開發種植茶葉386畝;20萬元依托“建寧縣富民菌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客坊鄉以“公司+基地+計生貧困母親”的形式,幫扶計生貧困母親72人(戶)種植大球蓋菇400畝。梅列區唯一的老區鄉鎮陳大鎮得到省組委會一年期扶貧周轉金30萬元的支持,與三明市興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梅列區康農幸福工程項目基地”,救助老區計生貧困母親150戶,種植大球蓋菇。同時,支持福安市一年期扶貧周轉金20萬元,以“企業+老區計生貧困母親”的運作模式,依托“灣塢鄉隆輝雨具廠”,幫扶灣塢老區鄉32名計生貧困母親入廠務工,投資入股、年底分紅。
實施聯手幫扶 全程跟蹤服務 幫助老區計生貧困母親就是幫助老區計生困難家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銷售和就業等方面全方位給予支持, 增強其“造血”功能,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各部門和各類產業協會及能人的作用,如種植業協會、養殖業協會、菌業協會和企業協會等,實施能人帶動,把老區計生貧困母親吸收到相應的各類產業協會中,并根據市場需求,幫助她們選準致富項目,重視發揮各涉農部門的技術特長、信息渠道、政策傾斜等優勢,為老區貧困母親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發放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宣傳單,派技術員上門指導,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高老區貧困母親致富本領。三明市計生協會領導與市老促會領導互為交叉,把幸福工程工作與老區建設工作一起研究一同調研,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市老促會每年的助學工作向老區的計生貧困戶傾斜,市計生協會在推進幸福工程工作中,把幫助老區計生貧困母親擺到優先位置,市級幸福工程項目資金將21萬元用于泰寧、清流、明溪、建寧四個中央蘇區縣,5萬元用于尤溪老區縣。尤溪縣給受助母親發“幸福工程服務卡”,上面印有農業、衛生、科技、工商、司法等部門的技術人員、專家和項目辦工作人員電話號碼,隨時提供指導服務。武夷山市在實施幸福工程項目中實施“三聯手幫扶”,即與市關工委農村科技團聯手,為幸福工程項目戶引進良種,提供信息,產前培訓,產中指導,產后服務;與市金融部門聯手,優先資助有誠信的計生貧困母親;與市老區扶貧辦聯手,對老區貧困鄉優先幫扶,市老區扶貧辦每年都有數十萬元的扶貧資金下撥到各鄉鎮、村進行扶貧。市計生協會在做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建議市老區扶貧辦優先對有生產項目的計生貧困母親扶持,尤其是省定重點扶貧開發的五夫鎮、吳屯鄉、嵐谷鄉的五個貧困村的計生貧困母親進行幫扶。據統計,近兩年來,武夷山市老區扶貧辦為96戶計生貧困母親發放貼息貸款58.8萬元,均取得明顯的成效。屏南縣于2001年開始實施幸福工程,至今已運作七批,累計投入幸福工程項目資助款160萬元,救助老區計生貧困母親591人(戶),幾年來,把幫扶老區計生貧困母親工作納入聯動服務體系中,實現“三會(科技協會、信用促進會與計生協會)”聯動,并與企業聯手,多管齊下,幫扶老區計生貧困母親,實現了項目成功率、資金回收率和滾動率的三個百分百,并為300多名老區貧困母親免費提供乳房透視、生殖健康等婦科常見和多發病普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提高兩個效益 促進老區建設 老區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受到幸福工程項目資金資助的計生貧困母親,發展適合當地產業結構和自己實際的種植、養殖、運輸、營銷、手工加工業等,她們發揚老區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了貧窮的束縛,過上了幸福生活。平和縣于1998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9個幸福工程試點縣之一,經10年運作,現已形成“黨政重視、部門配合、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規范運作格局。截至今年11月,該縣自籌幸福工程資金達118.35萬元,加上省、市支持,全縣幸福工程資金總量達到133.75萬元,救助老區計生貧困母親493人(戶),惠及人口1962人,脫貧率達91%,還款率達100%。霞寨鎮古隆村老區計生貧困母親黃玉清得到幸福工程3000元資助,靠種蜜柚、香蕉及養兔等,經兩年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脫貧后,主動幫助本村3戶尚未脫貧的二女戶擺脫貧困,被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評為“百佳脫貧母親”。文峰鎮文洋村老區計生貧困母親陳亞錦,過去一家人擠在兩間不到20平方米土坯房,她利用幸福工程3000元資助款,發展蜜柚、柑桔及蔬菜生產,實現了一年脫貧兩年致富的夢想,家里蓋起一棟10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購置了摩托車、彩電和一套沙發家具,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被幸福工程省組委會評為“先進脫貧母親”。幸福工程項目在老區縣的實施,進一步發揚了老區婦女的自立自強奮力拼搏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涌現了一批先進脫貧母親的典型,她們成為當地脫貧致富、建設幸福家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脫貧后不忘回報社會,主動幫助其他貧困姐妹共同脫貧致富。她們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提高了素質,有的當上了計生協會小組長、計生管理員、村干部,有的當選為縣、鄉人民代表,有的入了黨,一批婦女人才脫穎而出。幸福工程服務老區,推動了老區人口計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老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福建 韋 立 張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