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這片河畔地,水質好、嫩草豐富,適合放養生態雞,生態鴨。那片蘆葦叢地,可以滿足馴養的野豬刨土、刨食蘆筍的野性生活條件,計劃再增加兩處養殖區”。
日前,連城縣姑田鎮白蓮村計生戶錢麗芳,對到她創辦的“林夏家庭農場”實地了解幫扶資金使用經營情況的計生協會秘書長一行介紹說。
之前,錢麗芳和丈夫經營著一片毛竹林,生產上,她確保必要的生產投入,在管理上,除草、墾復、清理山場任勞任怨,念好科學管護竹林“四季歌”,一分耕耘幾分收獲,豐產竹林的筍竹資源,讓她家脫了貧又致了富。
2001年春,錢麗芳從《閩西日報》上了解到,有養殖戶利用林地良好的生態環境養殖野豬、山羊效益高的致富信息。外出考察后,夫妻倆也計劃立項發展野豬、山羊養殖的可持續發展致富項目。
可是,引進野豬、山羊種苗需要大筆資金,除自籌部分外,尚缺3萬元生產資金無法解決投入,影響了該致富項目的實施。
鎮計生協會了解到她的創業困難情況后,到實地察看她家擬投資養殖地點的環境和項目可行性后,及時向縣計生協會匯報,并為她家爭取了第一期3萬元“幸福工程”幫扶創業資金。
創業幫扶資金到位后,錢麗芳專款專用,引進野豬、山羊種苗,搭建了500多平方米的養殖棚(舍)。養殖方式采取馴養、圈養、放養相結合,有效提高了野豬、山羊的繁殖率和商品率。
為了支持錢麗芳創辦的家庭農村可持續發展,至今已經受益3期“幸福工程”創業幫扶資金的扶持,目前,該家庭農場存欄野豬近百頭,山羊100余頭,預計年產值達60余萬元。該家庭農場還被縣計生協會確定為“生育關懷基地”。
資料來源:福建日報通訊員 周宗勝 楊輝 羅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