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8月8日至8月9日,老牛基金會秘書長助理兼項目部部長安亞強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國內部項目部部長劉麗容等人的陪同下,考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幸福工程—老牛貧困母親救助項目”執行情況。
2012年老牛基金會與我會簽署捐贈協議,確定連續5年每年向幸福工程捐款100萬元。首期、二期、三期善款分別投放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內蒙古自治區,第四期項目款投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截至目前,第一期項目已于2015年5月完成,項目資金已回收到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項目尚在實施中。
8月8日的座談會上,考察組聽取了四師高霞主任、64團、73團、79團幸福工程項目辦對資金使用和項目運行情況的匯報。四師在各級黨委和領導的重視下,專門成立了幸福工程—老牛貧困母親救助項目領導小組,下設項目辦公室,確定專人負責日常工作,制定項目實施規劃,為幸福工程—老牛貧困母親救助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老牛貧困母親救助項目自2012年在四師三個團場共計投入資金139.5萬元,救助貧困母親家庭135戶。從項目實施前貧困母親家庭人均純收入800元以下到項目實施后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經濟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8月9日考察組實地考察了73團項目運作和實施情況,走訪了三戶貧困母親家庭。73團2013年被確定為幸福工程—老牛貧困母親救助項目點,項目資金45萬元,實施時間為3年(2013年—2016年),按照“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方式,以救助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為主線,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項目,幫助45戶少數民族貧困母親發展種養殖業。團部通過干部與受助戶掛鉤,提供技術、資金支持,形成“一座大棚、一幢圈、一塊大田、一名產業工人”的家庭幫扶模式,使昔日以游牧為生的哈薩克族牧工在荒原上建起了有機葡萄生產基地,脫離了游牧民的生活。該團還建立了“金琪珊有機葡萄產業園”,499座葡萄大棚全部實現土壤、水分、肥料、氣溫、光照等多項指標智能監控,嚴格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模式、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管理模式和三不放過即“不達標不放過、不按程序管理不放過、不按技術規程不放過”原則指導生產,堅持科學化支撐、標準化栽培、工廠化管理、公司化運作、基地化培訓,建立了網上銷售平臺。依托這一平臺,有效的幫助了那些受助母親家庭脫貧致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城區工作處李萍萍處長陪同調研。

座談會現場

受助戶掛牌

與受助母親合影留念

豐收的葡萄

電商平臺
圖/文:國內項目部│編輯:李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