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黃家蒸籠產業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致富
漫步在蕉城區虎貝鄉黃家村中,一路可見散布著許多家庭式蒸籠生產小作坊。走進二女戶葉碧昌家,一個個黃家蒸籠有序地擺放在工棚,葉碧昌和丈夫黃知智、放暑假的兩個女兒正忙著旁盤制蒸籠的腰箍、籠蓋等。“利用鄉計生協會提供的幸福工程款來發展蒸籠加工家庭小作坊,我們這些計生貧困戶在家就可以創業致富了!”葉碧昌高興地說。黃家蒸籠是蕉城區虎貝鄉黃家村祖傳的傳統工藝藝術產品,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產品遠銷韓國、日本、臺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黃家蒸籠傳統手工技藝獲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年來,虎貝鄉黨委、政府依托豐富的竹木資源,通過政府引導,充分調動計生貧困戶的積極性,遵循“企業+計生貧困母親”的原則,對蒸籠工藝和產業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成立了黃家蒸籠行業協會,積極扶持黃家村計生貧困母親從事蒸籠生產,實現家門創業,增加收入。2015年8月10日,虎貝鄉一改以往幸福工程款入股享分紅模式,在黃家村大力推行“黃家蒸籠合作社+致富能人+計生貧困母親”結對救助精準幫扶模式,為11位貧困母親發放15萬元幸福工程款,由致富能人黃玉娟夫婦依托黃家蒸籠合作社,保姆式帶動11名“無資金、無項目、無擔保、無職業”的計生貧困母親發展蒸籠加工家庭小作坊,獨立創業脫貧。合作社實行契約式生產、簽署購銷合同,幫助貧困母親低價購買原材料,并實行統一市場、統一價格、統一商標、統一加工、統一質量的“五統一”標準化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形成統一規劃、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的產業鏈,為受助母親提供產品銷售服務。入社的貧困母親,除享受社員免費免費學習優良工藝、使用先進設備、免費領取蒸籠制作書籍等多項特殊服務外,還免費參加技術培訓。新模式項目實施后,獨立加工蒸籠的計生貧困母親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始終處于零風險狀態,小作坊只負責生產加工和保證產品質量、按件計酬,一切風險都由合作社承擔,受助母親月均收入預測達到4000多元,使更多貧困母親在家門口就可以脫貧致富。黃家蒸籠如今已成了黃家村的主導產業,據悉目前該村從事蒸籠生產的計生戶有800多人,實現蒸籠產值1億多元, 年人均收入超萬元,黃家村在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等計生惠民政策的幫扶下,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計生貧困戶創業示范基地,走出了蒸籠產業化發展的脫貧新路子。(黃曉霞 劉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