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同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人口報社聯合發起,于1995年2月28日創立啟動,至今已整十個年頭。
幸福工程十年之旅,不能說“轟轟烈烈”,但卻“實實在在”。十年來,幸福工程的足跡遍及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截止2004年底,在341個縣(市、區)設立了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救助貧困母親家庭14萬戶,惠及人口65萬。在“治窮”的同時“治愚”、“治病”,為貧困母親作健康檢查50萬人次,治療婦科病15萬余人;舉辦各類培訓班7000多期,培訓58萬人次;免費下發藥品和醫療器材價值約1300多萬元。更重要的在于扶貧效果。據清華大學專家的調查評估,經幸福工程救助后,貧困母親家庭的脫貧率達到89.5%。
在救助貧困母親的同時,為各種不幸的家庭排憂解難,幸福工程還陸續推出了一些子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效。
“幸福工程—救助艾滋病毒感染者家庭”。該項目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組織,福特基金會提供資助,運用幸福工程的救助模式,對艾滋病患者實行“面對面”的幫助,使受助者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家庭的責任。
“幸福工程—救助艾滋遺孤行動”。因艾滋病父母死亡而出現的“艾滋遺孤”,成為新的社會問題。為了讓這些無辜的孩子重新獲得正常生活的權利,得到社會的關愛,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聯合福特基金會及有關單位,向孩子們提供上學的書本費資助,設立“愛心輔導站”,并組織“六一兒童節—夏令營”活動。
“幸福微笑”項目。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有關國際組織合作,為有出生缺陷的唇腭裂患兒免費作整形手術。該項目已在江西、四川等地開展,為幾百名兒童作了手術。
“幸福鏈接,真情互動”項目。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中國人口報》聯合設立的結對救助攝影專欄。
為配合幸福工程的“治病”任務,開展了“關愛女性健康”、“生殖健康援助行動”等項目。
幸福工程實施十年來,不僅深受貧困母親的歡迎,其經驗和成效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
一、 幸福工程獨特的扶貧對象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扶貧模式,為我國扶貧開發的實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貢獻,從而贏得了社會和政府的認可。在我國,幸福工程首次將貧困母親群體作為救助對象,深得人心和社會的同情。在我國的扶貧開發工程中,幸福工程的籌資投入規模不算大,其突出的特色和價值所在是能夠保證扶貧資金迅速、足額落實到戶,創造了“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曾專門下發了《關于積極支持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的通知》,認為幸福工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扶貧形式。它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組織健全、會員眾多,有多年項目實施經驗和嚴格監督機制的優勢,能夠直接扶貧到戶、到人”。
二、 幸福工程把扶貧開發的利益導向機制引入計劃生育工作,有效地促進了貧困地區計劃生育事業的發展,深受計劃生育系統特別是基層組織的好評和歡迎。從根本上說,幸福工程是計劃生育實行“三為主”,推行“三結合”,實施“兩個轉變”的實踐中涌現的新事物,是堅持計劃生育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一種有效形式。最重要的是,幸福工程的資金來源不是政府撥款,而是靠自身的辛勤努力把社會公眾的點滴捐款匯集起來。通過這種資金渠道建立起來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來之不易,是幸福工程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貢獻和價值所在。
三、 幸福工程把回報母愛作為核心理念,通過救助貧困母親的示范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個新的生長點。幸福工程的意義不單純在于捐錢捐物救助貧困母親,幫助她們脫貧致富。它在開展籌資與救助的同時,為構建和諧社會架設了一座愛的橋梁,成為動員群眾追求自身道德完善和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價值導向。如同張維慶同志所說,“幸福工程也是動員全社會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社會心靈和社會風氣的一項文明工程。我們通過救助貧困母親喚起全社會對貧困母親的同情和愛心,這有助于整個社會道德的進步,其意義是長遠的”。對此,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給予了高度評價,把幸福工程列為“對公民道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的公益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