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位于山東省最北部,東北瀕臨渤海,是京、津、塘的交通要塞。1996年5月被列為幸福工程項目點,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利用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下撥的11萬元救助款及10萬元配套資金,經過六年的運作,累計投放資金210萬元,先后有1760位貧困母親得到了幸福工程的救助。她們利用1000-2000元的救助款,通過種植棉花、蘑菇,養殖牛、羊、豬、雞,加工葦簾、手套或經商等項目,在縣幸福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有效管理指導下,經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已有98%的家庭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道路。2002年6月,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將此筆資助款返還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
由于該項目點的成功實施,全國組委會將其列為中央國家機關的結對項目點,并于2004年兩次捐助資助款55萬元。利用這筆資助款,他們于當年1月、6月相繼對328位貧困母親及家庭進行了幫扶。2005年1月,26個村的163位受資助的母親使用合同到期,由于在項目運作過程中他們嚴格管理,規范操作,跟蹤服務,不僅保證了資金的正常使用,而且資助款到期回收率達100%。經過終期項目評估,受助母親家庭脫貧率達100%,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無棣縣的幸福工程項目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績,與他們誠信為民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及科學的管理方式分不開。在項目管理工作中他們本著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思路,動員鄉、村兩級計生協會的力量積極參與,形成“三級扶持、聯戶相幫”的工作格局。做到“三個到位、四個落實、五個定責”,即認識到位、指導到位、服務到位;救助資金落實、受助對象落實、種養加項目落實、幫扶措施落實;定領導、定目標、定聯系、定責任人、定獎罰。并納入人口目標考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機制。
在資金發放過程中,本著好事辦好的原則,在與受助母親簽訂《資助款使用協議書》的同時,縣公證處人員現場辦理救助金《公證書》,依法對“協議書”進行公證,不僅提高了受助母親的還款意識,也增強了放款的嚴肅性,提高了她們的法律意識。在舉行資助款發放儀式的同時,協會主管領導當面向受助母親講解幸福工程基本知識,并對如何選擇投資小、見效快的致富項目,資金的使用與管理及資金的回收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項目啟動后,管理者不定期走村入戶,及時了解每一位受助母親的項目發展情況,對受助者在生產技術上遇到的問題及時同技術部門進行溝通,予以解決。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資金的使用率,他們在上一輪救助款到期之前就,選好下一輪的救助對象,因此,每一輪次的收款與放款只間隔三天時間,使更多的貧困母親及早的得到救助。
山東省無棣縣項目辦供稿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國內發展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