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縣自幸福工程項目自1998年啟動以來,共設9個項目點,滾動救助280戶,投放救助款65萬元,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通過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扎實運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狠抓三落實,為項目運作提供保證。1. 組織落實。為保證項目正常運作,縣、鄉、村分別成立了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明確了專職負責人,并結合本鄉、村的產業特點,幫助貧困母親選擇致富項目和提供服務措施。2. 責任落實。為保證項目順利運作,及時解決運作中的困難,由扶貧、科技、農行、畜牧局、農業局等相關部組成幸福工程領導小組,給各部門明確劃分了應承擔的責任、義務和具體負責人,并及時督導檢查,真正形成共管互動的形式。3. 措施落實。項目點確定后,縣項目辦與鄉、村項目點的領導聯合現場辦公,對被救助母親逐個落實項目內容,總的要求是:選擇項目到戶,資金發放上門,解決困難及時,技術指導到位。
二、落實“三到位”,為項目運作夯實基礎。1. 對鄉鎮村項目辦公辦領導及工作人員培訓到位,提高對項目工作管理能力??h項目辦負責人授課,使管理人員了解了幸福工程資金的重大意義,掌握了項目運作的模式,增強了管好項目的決心,提高了管好項目能力。2. 對項目戶技術培訓到位。為了幫助受助戶搞好養殖項目,聘請縣畜牧局、鄉畜牧站的技術人員培訓講課,幾年來,共辦養殖技術培訓班218期,有2548人次參加,發放科技圖書964冊,提高了受助母親們的飼養水平。同時鄉村技術人員還經常深入到戶,面對面指導,有效地保證了養殖項目的發展。
三、“三治”結合,使項目運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開展“治窮”項目同時,加大“治愚”、“治病”項目的力度,開展了各種生產技能培訓班,提高了受助家庭的養殖水平。為提高貧困母親的身體素質,聘請衛生技術人員每年在項目點為貧困母親搞兩次免費查體治病活動,共檢查64次,1900人次,治療婦科病218例,免費發放藥品價值2萬多元。
我縣幸福項目經過幾的運作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一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幾年來,全縣已有208名貧困母親脫貧,其中17人收入達萬元以上,絕大多數貧困母親通過幸福工程救助身體文化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家庭生活狀況得到改善。二是提高了貧困母親素質,轉變了群眾婚育觀念。育齡婦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學技術、學科技、發家致富上,涌現出了一批少生快富典型,有力推動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促進了計劃生育工作開展。高寺臺鎮龍潭村王亞華在肉雞養殖中不斷學習,并探索新經驗,主動償試用肉雞糞便養豬,解決肉雞生產所涉及的環保問題。三是密切了干群關系。項目辦人員因為能夠幫助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很受群眾歡迎。計劃生育部門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觀。四是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幸福工程項目使村風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岔溝鄉大廟村,過去是全鄉有名的窮村,賭博的多,打架斗毆的多,由于幸福工程的開展,該村有9戶帶頭建起了幸福工程項目,且形成了規模,有效地帶動了村民產業結構高速的積極性,現有養雞戶20多戶,另有一些也積極發展玉米制種和食用菌生產、農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社會風氣也發生了極大變化。
承德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