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幸福工程七年來,河北省在11個市的57個縣設立幸福工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70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和利用扶貧資金近千萬元,12000多名貧困母親得到救助,惠及家庭人口近5萬人。其中,98%的受助母親提高了經濟收入,脫貧率達85%。數字也許是枯燥的。然而,當我們走近這些受助母親,透過她們陣陣開心的笑聲和張張幸福的笑臉,就會真切地感受到這些數字的真正含義……
五間嶄新的大瓦房,整齊的院落中,一群山羊在安祥地曬太陽,房間內電視、電話、電冰箱等一應俱全……,這是現在張北縣小二臺鄉小二臺村受助母親劉美的家。人們很難相信,3年前她家除了3間破房子,幾乎沒有任何家當。2000年,她得到了幸福工程資助款2000元,加上借來的500元,養了10只大尾寒羊,當年就掙了5000多元。有了本錢,她擴大了養殖規模,又和丈夫搞起了大棚蔬菜種植,去年一年就收入3萬多元。
“對有些人來說,1000塊錢算不了什么,可就是這1000塊錢改變了俺的生活。”提起幸福工程,平泉縣茅蘭溝鄉燒鍋營子村的景佳琴感動不已。她一家5口,上有常年臥病的婆婆,下有兩個上學的女兒,還有一位患有腦血栓后遺癥的丈夫,生活的重擔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她想借錢做點兒生意,可許多人因為她家太窮而不敢借給她。1997年,幸福工程走進了她的家庭,她利用1000元資助款搞起食用菌生產,當年就收入2000多元。
易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主任張學鋼說,對于許多農村的貧困母親來說,要想借點錢的確不易,在這種情況下,幸福工程的這一點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資助就可以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易縣白馬鄉源泉村王仁菊一家就是靠幸福工程的資助擺脫貧困的。幾年前,王仁菊一家6口,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是村里有名的困難戶。2001年,她得到幸福工程的資助,做起了景泰蘭工藝加工。從此,她的家境漸漸好轉,后來又養起了奶牛,如今她家人均年收入達2000多元,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近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幸福工程表彰大會上,河北省委副書記、幸福工程河北省組委會顧問馮文海強調:“幸福工程”是一項造福百姓,為黨和政府分憂,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甜蜜事業,一定作為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細、抓好,以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目前,河北省幸福工程組委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新設項目點的申報、評估、審批工作。新募資金將很快投下去,又有數千名貧困母親和她們的家庭將受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