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在蕉城區飛鸞鎮上村的一片生態龍眼園里,一排排整齊長勢正旺的龍眼樹上,掛滿圓潤、碩大的果實。這里的龍眼以其果大、肉厚、核小、清甜爽脆聞名遐邇,龍眼種植大戶王秋平夫婦,臉上不時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在果園里許多村民正摘龍眼、裝箱、調運,忙得不可開交,好一派龍眼豐收惹人醉的繁忙景象。“我種植的200多畝晚熟龍眼進入采摘齡,今年預計有近20萬的收入。”王秋平笑容滿面地對我們說。
王秋平原是飛鸞鎮上村的計生貧困戶之一,他們夫婦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什么技術,靠一畝三分田過著“莊稼漢” 的日子。“當時我迫切想通過學習技術來改變窮苦生活。”王秋平說,“是計生協會的幸福工程領著我走上脫貧道路,圓了我種龍眼創業致富的夢想!”
缺資金、少技術,是農村貧困計生戶脫貧致富的絆腳石。飛鸞鎮計生協會啟動幸福工程著手破解這一難題。2009年王秋平獲得了10000元幸福工程項目啟動資金,這雪中送炭的10000元錢,成了王秋平幸福生活的源頭。在幸福工程的支持下,他們夫婦投資種植起了二十株龍眼樹,為了提升龍眼樹的品質,鎮計生協會請來專家,對他們家拋荒的幾畝地進行實地考察,完善了生產經營龍眼樹的計劃,幫助王秋平報名參加區、鎮兩級舉辦的培訓班,學習新型施肥技術。王秋平夫婦將全部心血投入到了果園的護理中,澆水、施肥、殺蟲、剪枝,山坡上總會看到他們辛勤勞作的身影。精心的照料,苦心的經營,使王秋平的龍眼樹長勢良好,新型的施肥技術也讓每株龍眼樹的產出由原來的200斤提高到了500斤。那一年收入了兩萬余元,王秋平迎來果園的第一個收成年,賺到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打那以后就常有村民來她家的果園參觀,取經驗。一年后,初嘗計生惠民政策幫扶甜頭的王秋平,決定擴大種植面積,鎮計生協會及時送來了10000元幸福工程續助款,王秋平大刀闊斧地擴種16株荔枝樹。2011年,飛鸞鎮被列入省級小城鎮規劃建設,順著政策的春風,二都蚶及海蠣等水產養殖逐漸興起,村民一涌而上開始做起水產養殖。看著家鄉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越做越好的王秋平當然不甘為人后,鎮計生協會本著“幫一戶成一戶”的理念,再次為她伸出援手,她如愿以償地獲得了計生協會幸福工程大額幫扶款30000元及小額貼息貸款20000元,擁有了這筆資金后,小倆口信心倍增,對未來充滿希望!夫婦倆五更起,三更眠,風雨無阻開始做起海蠣育苗項目。由于夫妻倆勤勤懇懇,踏實肯干,又勤奮好學,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水產養殖也做得紅紅火火!在大家的扶助下,龍眼、荔枝及水產養殖三不誤的陳方柳夫婦逐步擴大規模,實現了一年發展,兩年獲利,年收入10萬多元。
在計生協會幸福工程和貼息貸款項目的幫扶下,王秋平家庭的生活從原來的貧困奔到小康,成了名符其實的二女幸福家庭。她不但富了自己,還帶動了家鄉貧困姐妹創業增收。村里有一個大姐已經40多歲了,患有嚴重的哮喘病,為幫助她種植果樹,王秋平無償為她提供了15棵嫁接好的樹苗。夫婦倆的龍眼示范基地,如今正以“示范基地+計生貧困母親”的幫扶模式,帶動更多家鄉貧困姐妹脫貧致富。(黃曉霞 陳佳 陳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