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2014年,蕉城區根據全國組委會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繼續堅持完善評估機制,嚴把救助效果“評估關”,做到項目設立前有調查選項,運作中有跟蹤服務,終期結束有項目評估,形成到期受助戶經濟效益評估一戶一表常規制度和每年固定的終期報告制度。區委區府高度重視計生小額貼息貸款和幸福工程幫扶經濟效益評估工作,專門成立蕉城區計生小額貼息和幸福工程幫扶經濟效益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由區計生協會領導分別擔任組長和副組長,成員由區農辦、農業局、農調隊、項目部有關人員組成,有力加強對調查評估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2014年6月,區協會制定《蕉城區計生小額貼息和幸福工程幫扶經濟效益評估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專門邀請區農調隊的專業同志參與調查評估工作全過程。7月,我區結合計生小額貼息貸款和幸福工程幫扶規模、計生戶類別、項目經營模式、地域分布等相關情況,嚴格按照分層、多階段、隨機等距抽樣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先后完成了計生小額貼息和幸福工程幫扶經濟效益評估調查樣本抽樣、調查人員的選調和培訓、入戶調查、數據審核和評估分析等工作。飛鸞鎮、赤溪鎮、金涵鄉、洋中鎮4個鄉鎮被農調隊通過“半距抽樣調查方法”抽中,2011年-2013年計生小額貼息和幸福工程幫扶的對象中,被隨機抽取100戶作為調查評估對象,并按種植、養殖、商業等幫扶項目覆蓋調查。入戶評估組由區農調隊和鄉鎮統計員組成,20人分成4個組分赴抽中鄉鎮,到達后由村干帶路開展入戶調查,評估工作歷經1個月后全面完成。調查結果顯示,幸福工程幫扶項目和計生小額貼息貸款的實施和運作,對幫扶對象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與計生幫扶對象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調查中計生戶普遍反映幸福工程款額度太小、使用周期太短、貼息貸款的利息補貼太少。另外從統計數據看,還有8戶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評估建議:一、謀劃好投資項目是關鍵。二、加大對相對貧困計生戶的幫扶力度。三、嚴格管理,確?;厥?,做好幫扶的跟蹤服務。通過對項目進行分析評估,能弄清幫扶效益和經濟貢獻率,使項目更趨于合理,同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對策,改進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運作成效,扎扎實實地推動我區協會項目工作再上新水平。
開展第三方評估的同時,區項目辦常規性對當年幸福工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自查評估。項目運行期滿,各鄉鎮(街道)項目辦成立由鄉、村協會項目負責人組成的評估小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核對帳本、實地查看、走訪了解、問卷調查、群眾訪談等方式深入受助村和受助戶家中,了解資金使用、項目進度、產品銷售等情況,采用分析、對比、算帳等方法準確核算救助成果,根據調查結果認真填寫《幸福工程項目評估表》,并上報評估報告,包括項目實施的基本情況、項目特點及效益、項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內容,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區項目辦根據各鄉鎮上報的自評結果,按照幸福工程項目運作規程,從組織宣傳、工作制度、資金管理、“三治”情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六個方面制定26條評估標準,設立總分300分,進行逐項評分并綜合評估,通過談、查、看、問,詳細了解項目點受助戶生產、生活發生的變化,項目資金滾動回收和“三治”活動取得的實效;并運用綜合指標,作出三項專題分析:即各戶經營成果分析,各產業效益分析和動態對比分析,同時還對貧困母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的提高,協會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等逐一進行評估,最后填寫《幸福工程項目終期評估報告表》,形成《年終評估報告》上報省組委會和市指導小組。通過項目評估和跟蹤服務,我們及時總結經驗,對經營不善的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及時挽回損失,盡量做到扶持一位、脫貧一戶;通過向省組委會和市指導小組提交評估報告,使上級領導及時了解我區項目運作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我們的工作給予指導幫助,使項目公開透明。
2014年綜合評估結果顯示,各項目點嚴格按照全國組委會《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實施方案》規范運作,圓滿完成當年幸福工程回收滾動的救助任務,并做到“五個突出”:一是突出壯大。2014年全區幸福工程“治窮”資金總量從上年的315萬元擴大到401萬元,救助戶從296戶擴大到330戶,每戶救助額度從原來的5000—10000元提高到10000—20000元,典型示范戶及致富帶頭人幫扶資金提高到3~5萬元,救助對象拓展到城鎮社區失業下崗、流動人口計生貧困母親,構建了蕉城幸福工程項目多元化救助新格局。二是突出創新。進一步發展“公司+貧困母親”、“致富能人+貧困母親”、“企業+貧困母親”等救助模式,提高幸福工程資金的使用率、脫貧率、收益率。三是突出服務。從項目選定、資金籌集、項目實施、技術指導、知識培訓、銷售渠道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務,切實幫助計生貧困母親脫貧致富。四是突出管理。資金做到專人負責、專款專用;軟件數據及時完整上報,并編制檔案。五是突出宣傳。認真組織開展街頭宣傳、義診和義務咨詢活動;舉辦文化和技能培訓班及生殖健康講座;積極撰寫報送工作動態、先進典型經驗等方面的信息稿件。六是突出效益。截止到2014年10月1日,我區已回收的幸福工程項目點有16個鄉鎮(街道),到期項目資金315萬元,全額回收的296戶貧困母親人均增收2509元,家庭人均年收入由受助前6319元提高到9010元,戶人均增收2691元,增長43%,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14.28萬多元,293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告別了貧困走上致富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脫貧率98.99%,資金回收率100%;共開展各類培訓班76期,參加培訓的人數達1447人次,為貧困母親健康檢查38次,診查貧困母親666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33例,治愈33人。各回收點全面完成新一輪滾動救助工作,先后滾動實施19期救助項目,滾動投入救助資金401萬元,滾動救助計生貧困母330戶,惠及家庭人口1221人,項目覆蓋134個行政村,其中發展種植業124戶(次)、養殖業78戶(次)、加工業53戶(次)、商業54戶(次)、運輸業8戶(次)、其它行業13戶(次),受助前年人均收入為7046元,資金發放率100%,滾動率為100%,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存在不足和困難: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二是跟蹤服務不到位。三是檔案資料不健全。四是績效評估待加強。評估建議:一、加強領導,完善機制。二、群策群力,齊抓共管。1、加強“三聯手”協作,提升項目管理服務水平(1)加強與政府部門和金融信貸部門(農商行)聯手協作,幫助落實啟動資金。 (2)加強與科技服務部門聯手協作。(3)加強與保險部門(中國人壽)聯手協作。2、找準切入點,實行“三治”并舉,搞好服務拓展,抓好對象延伸。3、創新模式,擴面提質。一是因戶施助;二是產業幫扶;三是就業幫扶;四是整村幫扶。4、嚴格把關,規范運作。5、全程管理,跟蹤服務。6、科技下鄉,扶貧幫困。7、加大宣傳,擴大影響。(黃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