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近年來,蕉城區積極探索創新幸福工程救助模式,不少鄉鎮(街道)創造性地開展以解決勞動力就業為目的的“公司(企業)+計生貧困母親”救助模式,蕉南街道則實施了以解脫勞動力束縛為目標的“幼兒園+幸福工程”救助計生貧困母親行動。
2014年9月24日,蕉南街道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與轄區一家愛心幼兒園——蕉城區藝術搖籃幼兒園建立長期協作關系,創建“幸福工程再就業基地”,在原來一家一戶的基礎上啟動“幼兒園+幸福工程”救助新模式,按照“資金投資、進園務工、按勞取酬、入股分紅”的原則,通過政府牽頭并全程介入,采取簽訂協議等合同管理,把救助6位計生貧困母親的11萬元幸福工程資金集中投放到幼兒園,吸納4位下崗貧困母親和2位流動人口貧困母親入園務工,讓6位入股貧困母親不但每月有固定的務工收入,還可以得到不低于1000元的入股分紅款,并保證貧困母親不承擔任何風險,形成協會當“紅娘”、貧困母親得實惠的機制,很好地解決了城區下崗和流動人口貧困母親“致富無門、發展無路”的問題,使她們的生活有了轉機,點燃她們脫貧致富的希望,讓貧困母親得到實實在在的救助,同時也降低了幸福工程救助資金因項目失敗而難以收回的風險。城區下崗失業貧困母親和流動人口貧困母親文化程度較低、發展能力有限,由于找不到生產項目,往往不敢借幸福工程款,怕到期還不上錢,個別年齡偏大、身患殘疾的貧困母親,更是一直無力借款,“幼兒園+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新模式運作,使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最艱難困苦的城區特困母親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體驗到了自強自信自立的快樂,找到了人生的支點;不僅解決了企業資金缺口和用工需求,還通過各級計生協會的就業介紹,為計生困難家庭增加了勞力,減輕了經濟負擔,促進增收,產生了“借窩生蛋”的效應。該模式的實施,將帶動更多“無資金、無發展項目、無職業”的貧困母親重塑信心,用勤勞和智慧改變命運、改變貧困面貌,走向幸福。
蕉南街道與時俱進,將幸福工程救助面拓展到城鎮下崗居民家庭計生貧困母親和流動人口貧困母親,消除城區救助盲點,實施全方位幫扶,使項目救助不留白,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有助于蕉城區構建幸福工程項目多元化救助新格局。(黃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