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應急響應項目
公共衛生應急響應項目
不放PPT的培訓,還能做什么?
21世紀20年代了,培訓基本不用PPT,你在開玩笑嗎?當然不是,來看這場持續3天1晚的培訓,放映PPT的時間就不到3小時。這是“安全家園·社區有招”項目,在湖北省孝感市舉辦的社會組織伙伴能力建設培訓會。成都蜀光社區發展能力建設中心(以下簡稱“成都蜀光”)的多名專家,根據前期評估發現的伙伴社區工作能力需求,精心策劃的一場參與式培訓。

你以為的社區并不是你以為的社區
安全家園·社區有招是一個社區防災減災項目,社區的定義直接關系著今后項目工作開展的范圍和對象,那么什么是社區呢?有人認為社區就是村莊或者城鎮里的村委會或居委會。也有人說就是一棟樓、一個小區或是一所學校。“作為安全家園項目工作人員,你會怎么樣去看一個社區?假如我們在考慮交通安全,考慮洪澇災害的時候,該如何去定義這個社區?”成都蜀光的譚鐵棱老師通過提問不斷啟發大家思考并討論。

經過討論,學員們逐漸意識到這些回答都可以是一個社區,但都不夠準確。社區是最重要的利益相關群體,具體到防災減災領域,一個安全社區就是具有相同或類似安全風險的區域或群體,可以通過共同行動預防或應對安全風險的防災減災共同體。
一個安全的社區是什么樣子的?又有哪些特點呢?學員們分小組用制作海報的形式,各自描繪了在他們心目中安全社區的景象。

通過對海報的分享進行粗略的歸納,一個安全社區要具備的條件可能包括硬件、物資、機制、社區組織、意識和能力等五個方面。討論中大家非常關注防災減災的硬件和物資,建立社區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很重要,認為應該有專門的社區組織關注安全風險,但還不知道怎么去構建起這樣一個安全社區,而這也正是“安全家園·社區有招”項目希望去探索并且推動社會組織發揮作用之處。
為了建設一個安全社區,社區組織是必不可少的,壹基金安全家園計劃社區志愿者救援隊的建設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而致力于建設安全社區的社區組織應該具備什么特征呢?學員們提出了很多想法,有的認為他們需要主動分擔社區事務,讓社區居民認可,還需要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常態的防災減災宣傳和演練。也有學員認為他們需要有管理、溝通和執行能力等等。
簡單地進行歸納,我們認為安全社區需要一個這樣的社區組織:
1. 能響應
在預防和應對安全風險時,社區組織能及時響應,行動起來。包括社區組織的人和相關的其他人。
2. 能留下
留下來不僅是人,更是一套規則和做事的機制。
3. 有規則
包括分工、資源鏈接和使用等。
4. 被認同
要能夠被當地群眾認同、認可。
是培訓會,也是辯論賽
培訓會上搞辯論?——是的,辯論。辯題就是“不同類型的社區需要什么樣的社區組織”:
可能由哪些人/群體構成,為什么?
如何找到合適的人?怎么讓他們到一起?
他們可以做什么?如何保證可持續?
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能力?怎樣建立這些能力?
根據學員們可能開展工作的區域類型,選擇了其中農村社區、老舊小區、“三無”小區、商品房小區四個類型。每個類型由兩個小組進行討論,然后互相PK、找茬。在緊張的碰撞當中,激發大家深度思考,也能讓學員之間相互學習。

通過激烈的辯論,大家對于在不同類型社區組建社區組織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思考,逐漸意識到社區組織固然可能是一個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團隊,更多的情況下應該是關注社區公共安全的一個自治小組,是社區居民認可的,大家愿意給予一些支持、榮譽和報酬的公共組織。

社區的事情社區做
為了讓學員能夠從更多的視角去思考和設計安全家園項目,成都蜀光介紹了四川省阿壩州茂縣臘普村開展的社區災害管理項目,通過對項目過程的講解和分析,讓學員們深入理解參與式社區工作方法的關鍵要點:明確管理主體和外部機構的角色、重視制度設計、推動社區能力建設。案例分享結束后,學員們就“我的收獲”、“災害管理案例還有什么要做的”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通過討論案例后續工作的可能做法,了解、思考和討論了如何從社區工作的視角在“物資”、“意識和能力”以及“機制”方面來考慮未來的工作。

光說不練等于白干。下午,學員們開始實地走訪,以培訓場地為中心,到附近的小區、商戶、街道進行真實的“社區需求調查”。
有位學員說:“我是一個有些內向的人,不太好意思主動去與人交流,但隊員們都在街上的與人做訪談,我想我也要加油,于是默默地走到了旁邊小區,鼓起勇氣徑直進去進行了實地探查。”
問題在做中發現,在做中解決。如果培訓只是PPT,只是在室內,那么我們所學到的東西也就只是在紙上。讓學員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找感覺,同時,也練習做好社區需求調查的行動方案,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進入社區開展調查,保證調查的效果。
最后,老師介紹了實踐項目的具體情況,安排了下一步工作,學員們將回去運用培訓中學到的內容,開展社區需求調查、撰寫項目建議書、為實踐項目申請做好準備,并期待下一次的集中培訓。
“受益者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去接受外界幫助和支持的對象,他有自己的價值和力量,能夠參與自己社區的事物,在災害中可以自救互救。”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代表譚洞微老師這樣講到。社區作為承擔災害風險的主體,也是第一時間自救互救的主力,在緊急救災階段,比例甚至高達80%以上,提高其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尤其是災害應對能力,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

“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的東西,找到了方向。鳥多不怕鷹,人多把山平。大家集思廣益,總有一個方法或者想法是你想要的。這一趟沒白來。”從河南鄭州自費前來參加培訓的趙春朵老師分享到。
參與機構
房縣聚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公安縣酷爸辣媽愛心聯盟
谷城縣四葉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廣水市廣善義工聯合會
紅安縣城關鎮暖陽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漢川市向日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湖北省孝昌縣志愿者聯合會
江岸區游泳協會
荊門市益動社工服務中心
荊門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
開封市志愿者協會
洛陽市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潛江市義工聯合會
通山義工協會
濰坊市領航社會工作事務所
武漢市江岸區美蘭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孝感市志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仙桃市義工聯合會
咸寧義工協會
云夢縣黃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云夢社工協會、宜昌關愛單親家庭協會、蘄春陽光社工
(排名不分先后)
項目支持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
培訓支持
成都蜀光社區發展能力建設中心
會務支持
成都高新區艾特公益服務中心
孝感市義工聯合會
圖 成都艾特公益 文 壹基金 |編輯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