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考察團又分成3個小組探訪了苗淵村的幾戶受助母親。在孟秀霞的家里,隊員們圍坐在一起同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孟秀霞全家共有6口人,上有公婆,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由于土地少,生產項目單一,受助前的生活一直比較艱難。2005年她申請到了2000元“幸福工程”項目款,購買葡萄苗、水泥樁,種植葡萄3畝。今年每畝收入2000余斤,收入9000多元。同時,利用配套資金,還飼養二元母豬2頭,一年下仔2窩,1個母豬每窩共產仔12頭左右,收入2000多元。預計今年收入近3.5萬余元,年人均收入從2005年1500元增長到近萬元。當問到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時,她們表示除了要擴大葡萄種植面積外還想建一個釀酒廠,這樣也可以為周圍的貧困母親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帶動他們一起脫貧。從孟秀霞家出來,隊員們又來到了受助母親孟至葉的家中。1986年她與吳繼毫結婚,生下一女后主動辦理了獨生子女證。2005年得到了“幸福工程”項目資助,發展葡萄種植。通過鎮、村組織和聘請農技專家對他們進行培訓和現場指導,掌握了葡萄種植技術,現已種植葡萄2畝,去年開始結果,得到收益。今年每畝豐產2000余斤,市場售價每斤1.50元,收入達6000余元。在種植葡萄同時,他們還發展母豬飼養和仔豬營銷。女方在家飼養二元母豬2頭,已產仔豬一窩25頭,收入5000余元。男方從事仔豬營銷,月收入1600余元,預計今年收入近3萬余元,年均人收入上萬元,從2005年人均1500元增長了6倍,修建200多平方米水泥房,購買了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孟至葉家中,考察團員同省、市、縣、鄉領導進行了座談和交流。隊員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項目點、走訪受助母親,他們親眼見到了幸福工程善款給貧困母親家庭所帶來的變化。2000元錢數目不算多,卻給了貧困母親擺脫貧困的支點和勇氣,通過幸福工程的幫扶,貧困母親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生產技能也得了到提高,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婚育觀念也得到了改變,幸福工程這種“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模式值得推廣。
圖一:苗淵村的村民在村頭歡迎考察隊員的到來
圖二:學生們身穿廣電總局捐贈的新運動服務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圖三:考察隊員行進在泥濘的土路上
圖四、圖五:第一組的全體成員與受助母親孟秀霞坐談
圖六:服務中心黨辦副主任周廣勝暢談感想
圖七:獨山縣副縣長張惠明暢談新農村建設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