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王阿蜂是陳巷鎮夫坊村6組村民,今年42歲,1998年5月與本村青年陳阿寬結為伉儷。1999年2月,王阿蜂生育一個兒子,她認為時代不同了,自覺摒棄“多子多福”舊的傳統觀念,耐心地說服丈夫響應黨的計劃生育號召,在兒子剛出生不久就落實了長效避孕措施,成為村里計生獨男戶。
王阿蜂的丈夫陳阿寬,原來家庭底子薄,沒有積蓄。剛結婚那幾年,夫妻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僅靠耕作幾畝責任田維持生計,由于缺乏生產經驗,產量不高,效益不好,收入甚微,生活舉步維艱,一家人過著緊巴巴的日子。
前幾年,由于荔枝價格陡然回落,加上肥料、農藥價格上漲,生產成本提高,不但經濟效益差,有的還倒貼虧本。其結果導致有的農民拋荒、放棄果園管理,造成雜草叢生、藤蔓纏繞。有的荔枝樹偶有掛果,由于疏于管理,產量低、品質差,采摘花工大,得不償失,只好任其掛在樹上或爛在地上,無人問津。2012年,夫妻倆經過一段時間反復探索,一種不甘于貧困和不愿服輸的情緒在其心中涌動,她倆分析認為,這些被放棄管理的荔枝,多數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種植的,樹齡都在二十年左右,樹冠復蓋面寬,球面結果好,正處于壯年盛果期,加上近年來荔枝市場行情看好,價格逐年回升,農藥、肥料價格趨向穩定,只要加強管理,一定能夠獲得豐產豐收,如果任其自生、自長、自滅,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因此,夫妻倆經過深思熟慮后,萌生一種想法,準備在自家荔枝園周邊,向已放棄荔枝管理的農戶,承包荔枝園管理,從中受益。隨后,夫妻倆即把想法找這些農戶座談。使其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果園業主都說,只要你們把荔枝管理好,不造成荒廢就成,不要繳交任何承包款。之后,王阿蜂夫婦與多戶荔枝業主就果園管理、經營年限、雙方責任等簽訂了合約。這樣,加上自家部分荔枝,一共有18畝。王阿蜂夫婦決心把發展家庭經濟的籌碼押在荔枝園的管理上。
“沒錢難辦事,缺錢難致富”,正當王阿蜂夫婦面臨資金困難而愁眉不展的時候,鎮、村計生協會經過了解,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決定從幸福工程項目資金給予資助1.5萬元。有了這些資金墊底,,王阿蜂夫婦心里踏實了,信心更足,干勁更大。她家首先備足當年所需的肥料和農藥,接著,夫妻倆每天起早摸黑在荔枝園除草、清雜、整地、松土、施肥、修剪枝條、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鎮計生協會沒有停留在把錢送上門就萬事大吉的層面上,而是主動聯系鎮農業技術人員定期到荔枝園現場指導,實行保姆式的技術服務。每次農技員現場指導時,王阿蜂夫婦總是問這問那……,虛心請教,并把技術員的指導記錄下來,同時,還買回有關果樹管理栽培的書籍自學,不斷實踐,提高管理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管理,十八畝的荔枝園又煥發一片勃勃生機。2013年,荔枝成熟上市時,總產量達到3萬多斤,收入9萬多元,扣除成本后純收入近6萬元。一家人都沉浸在荔枝豐收的喜悅中,綻開幸福的笑面。
王阿蜂夫婦從“果”字上找突破,在“管”字上下功夫,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夫妻倆計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擴大承包管理面積,再經過幾年的努力,準備新建一幢三層樓房。
(陳巷鎮 戴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