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李和金,廈門市湖里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的居民,今年43歲,是湖里區第七批“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的項目戶。她是一位堅韌的獨立女性,默默地為生活奔波勞累,在這段艱苦的歲月里通過“幸福工程”的幫助,使她的生活水平漸漸得到了改善,看到了絲絲曙光。
李和金與前夫于2001年共同開辦大和外國語培訓中心,2007年與前夫離異,獨自撫養小孩,該培訓中心也由她一個人經營。生活的重擔一下壓在了李和金身上,她每天不但要照顧孩子,還要為培訓中心的運作費盡心力,獨自奮斗的生活實屬不易。在2008年,由于資金短缺,培訓中心的很多硬件設備簡陋、陳舊而無法得到更新,師資力量也有所減弱,培訓中心經營隨之出現問題,經濟效益大不如前,李和金與兒子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她倍感壓力。
當社區計生協聽聞李和金的這一切情況之后,特向上級計生協會申請“幸福工程---助貧困母親”無息貸款10000元,為她送去了及時雨,幫助她彌補資金短缺。有了資金支持,李和金更新了電腦、課桌和展示臺等教學設備,改善了教學條件,培訓中心教學環境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景象。
在改善了培訓中心的硬件設施之后,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培訓中心教學水平,也就是要穩定教師隊伍,提升師資力量。李和金在招聘教師這一問題上遇到了困難,前來應聘的人員有的專業能力達不到要求,有的無法適應培訓中心的時間制度......她為此事極為苦惱。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在社區服務網站發布招聘教師信息,并在社區公告欄內張貼相關的招聘消息,利用社區資源優勢,擴大招聘面,幫她尋找有外語教學經驗的教師。社區還為李和金培訓中心與集美大學在校學生的合作搭建橋梁,協助制定在校學生兼職外語教學合同書,規范雙方權利義務,為培訓中心增添了活力。目前,培訓中心的教師已達到10人,師資力量雄厚了,教師隊伍也穩定了。
師資隊伍的增強,為培訓中心的運作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然后由于附近居民對培訓中心的知曉率不高,導致學員不多。社區工作人員利用舉辦戶外活動的契機,分發培訓中心宣傳單,并通過社區網站向更多的網民介紹推薦培訓中心,大大提高了培訓中心的知曉率。此外,還發動計生協會的小組長、會員張貼培訓中心招收學員的信息海報。通過大家的努力,培訓班招收學員逐漸增加。在教師的傾心教學下,教師與學員互動良好,學員外語水平顯著提高,一傳十,十傳百,培訓中心的口碑越來越好。到了2013年暑假,培訓中心迎來了大批暑期生,月純利潤已超過了4000元。李和金全身心投入到培訓中心的運作中,培訓中心的經營已經走上了軌道,知名度提高了。師資力量提升了、學員增多了,經營收入增加了,產生了良性循環。
作為一名新時代女性,李和金深知文化知識對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貧困母親脫貧致富本領、促進家庭發展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盡管創業十分辛苦,但她還是在百忙之中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生產技能培訓,如:電腦的應用、“1+1”婦女創業培訓、面點培訓等等,以增強自身的創業技能;參加每年為貧困母親提供免費的婦科病普查以及一年三次的雙查,確保自己身體健康,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創業的艱辛;參加社區開展的各種知識講座,了解最新的計劃生育的政策法規,接受文明進步婚育觀的熏陶,增強自身法律維權意識。李和金還是一名計劃生育服務志愿者,她熱心于社區的計劃生育公益事業,積極協助社區宣傳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宣傳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好處,有意識地現身說法,使社區群眾明白“幸福工程”的的確確是一項利民惠民政策,動員更多的居民自覺擁護和落實計劃生育國策。
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這位堅強的母親漸漸地改善了生活水平,過上了平靜安穩的生活。每當提及“幸福工程”,她總動情地說:“是‘幸福工程’幫我走上了幸福路,我打心眼里感謝計生協,感謝‘幸福工程’。”
(作者 黃文選 牟紅艷)

圖為李和金(右一)在培訓指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