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改變了這里的村風民風
吉林省撫松縣興隆鄉東關道村實施幸福工程兩年來,不僅救助11位貧困母親擺脫了貧困,還帶動村民一起發展榆黃蘑種植項目,村風民風也有了明顯的改變。
東關道村有146戶,573人,在遠離鄉政府40多里的大山里,經濟落后,村民貧窮,靠種地年人均收入只有3千元。到了冬天,農民貓冬無事可做,有的打麻將、打撲克賭博,有的串門閑聊。07年,撫松縣計生協把這個村選定為幸福工程項目村,確定了11位貧困母親作為救助對象,每人發放救助金5千元,選擇了適宜這個村發展的榆黃蘑種植項目。種植榆黃蘑一般是在秋后,利用大豆桔做基料,整個冬天在大棚溫室里,打包上架立體生產。兩年來,鄉村兩級項目辦積極幫助11個項目戶蓋蘑菇大棚,學習種植技術,制作菌料,精心管理,辛勤勞作,她們種植的蘑菇一茬一茬喜獲豐收。08年冬11個項目戶種植榆黃蘑共收入13.9萬元,平均每戶收入1.26萬元。經過兩年救助,貧困母親逐步擺脫了貧困。生活好起來了。
村民們看到昔日的貧困母親如今個個都成了種植榆黃蘑的專業戶,不但還清了欠債擺脫了貧困,有的還蓋起了新房,買上了三輪車、電視機,生活開始富裕起來。村民看到貧困母親富了,也都跟著種起了榆黃蘑。在貧困母親的帶動和幫助下,08年冬天這個村共有42戶發展了榆黃蘑、野山菜種植項目,大家都在忙活著種榆黃蘑掙錢。村里的風氣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人們看到村里出現了兩多兩少現象:就是打麻將、打撲克賭博,串門閑聊的人少了,蘑菇大棚多了;借貸款欠債的少了,添置農機、家電的多了。人們說:幸福工程不僅幫我們掙錢脫貧致富,還改變了村里賭博貓冬的壞風氣。在09年2月召開的全鄉農村工作會上,東關道村被評為精神文明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