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坡鄉半下村村民安桂蘭,今年33歲,全家4口。丈夫薛文林在蘭州打工,月平均收300元,大女兒薛梅12歲,在馬坡鄉羊寨小學讀五年級,二女兒薛紅8歲,讀一年級。自生下小女兒后安桂蘭原來的麻痹證加重不能下地,常年臥病在床。由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家境困難,丈夫只好丟下她和兩個幼小的女兒外出打工,靠著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維持著這個現有的貧寒家庭的生活。年僅12歲的大女兒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勞動,還要照顧病塌上的母親。
榆中縣馬坡鄉趙霞情況介紹
馬坡鄉馬坡村二社村民趙霞,女,38歲,家里有丈夫和一兒一女4口人。趙霞在生下一兒一女后,家中老人看孫兒有病,要趙霞再生一個,可趙霞不顧家里人的反對,毅然做了絕育手術。丈夫王美祥患有病,不能做重體力活,長年在蘭州看大門,月收入450元,兒子王成業患有癲癇病,每年醫藥花費一萬多元。趙霞因多年給兒子治病,負債累累,家中非常困難,生活十分艱辛。
昨天下午6點到達了位于榆中縣此次行程的第一家貧困母親家里。剛一進屋里迎面撲來了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而馬艷麗并未顯示出任何異樣的走了進去。
貧困母親叫安桂蘭,33歲。有一個13歲的大女兒和一個7歲的小女兒。由于在2000年生下小女兒不久,沒有好好照顧也沒有能力調整自己的身體。造成腰部以下癱瘓。從此就沒能再站起來過,他的愛人因為家里困難,到蘭州縣城去撿垃圾換取每個月300元錢(因為愛人癱瘓在床,孩子又小沒能力干農活,所以他找不到合適的民工活)。
馬艷麗一進屋,她就微笑著坐到了臟臟的爐子上和她們交談起來,問她們“得到了鄉里和政府的那些幫助啊。”母親用并不標準的普通話回答“棉被,衣服,還有輪椅”。于是我們在轉身注意到身后的輪椅。馬艷麗又問:“那有了輪椅,你自己怎么上去啊,你的日常生活是誰照顧啊”。“都是大女兒照顧,她在家的時候才能到輪椅上坐坐。平時的飯也都是大女兒坐,我們也是這幾年得到幫助后,才能吃上個飽飯。”雖然學校知道她們的情況減免了孩子的學費,但是長期的吃藥和修繕家里破舊的房子已經讓家里欠下了4000多元錢無力償還。我們給她送去了,一位北京通洲的好心人給她的400元錢,轉身走之時,才注意到一直躲在母親和姐姐身后的小妹。不說不知道她已經七歲了,看上去和成里4歲的孩子沒差別。長期的溫飽和姐姐無法兼顧的照顧。讓一個小女孩嚴重營養不良,馬艷麗看到這里,眼睛濕潤了,隨即私人拿了300元,給小妹妹買學習和吃的東西。
告別了第一家后,馬艷麗在車上一直回味這有苦說不出來的貧苦家庭。這時,車已經行駛到了第二家目的地已經到了。但這家情況與前一家完全不同。她叫趙霞,有一個先天腦供血不足的11歲男孩,經常由于病患,暈倒在家中,生活不便。為了救自己已經被醫生判了死刑的孩子,她花了所有的錢,最后落腳榆中縣。雖然欠下了近8萬元的債務。但她天生一顆樂觀的心。她告訴馬艷麗:“雖然生活不如鮮花般燦爛,但我要如鮮花般燦爛的活著。”說此話的時候,她還不知道,她身邊的人是一個在她未知世界中多么知名的人物。當她自豪的說她有個14歲,剛剛考上重點高中女兒的時候,我們告訴她了,她身邊的這位高個子阿姨,就是如同她,墻上貼著的這個明星一樣。孩子和孩子的母親都不知所措了。拘謹體現了出來。在我們臨走的時候,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當馬艷麗問小女孩近視多少度時,她母親回答三百度。可是,那個小男孩卻搶過話說,“一個是350,一個是480。她的事我全知道”。自豪體現在了小朋友的臉上。媽媽積極的生活態度感染了孩子,雖然只是一句官面話,但是城市人眼里的官面,讓孩子用誠實化解了。這是我們城里人久違了的真誠實。
回到酒店已經10點多了,一天的行程雖然累但是,過的非常有意義。雖然相聚是短暫的,但是我們彼此之間的幸福傳遞永遠傳遞著。
文/方向
圖一:在蘭州機場馬艷麗等受到熱烈歡迎
圖二:探訪貧困母親
圖三:來到貧困母親安桂蘭家中
圖四:與貧困母親安桂蘭相互交流
圖五:轉交胡琨捐贈的善款
圖六:安桂蘭的女兒向好心的胡叔叔留下忠心的謝意
圖七:馬艷麗為安桂蘭一家捐款
圖八:馬艷麗鼓勵薛梅努力學習
圖九:馬艷麗為薛梅的妹妹剪指甲
圖十:與薛梅一家告別
圖十一:薛梅撲在馬艷麗的懷中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圖十二:與母親趙霞親切交談
圖十三:馬艷麗與趙霞和她的兒女合影
圖十四:耐心尋問孩子的病情
安桂蘭家住址: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馬坡鄉馬坡村二社
郵編:732115
趙霞家住址: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成坡鄉馬坡村二社
郵編:7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