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密云縣西田各莊鎮黃坨子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技術落后,農民生活比較貧困。于海榮就是這個村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她今年37歲,一家三口人,女兒正在上學,由于幾年前丈夫患慢性胃炎,體力活干不了,每年還要5、6千元的醫藥費,家庭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她一個人的肩上。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于海榮開始嘗試進行大棚蔬菜的種植,由于不懂技術,又缺乏資金,種植的項目又沒有什么特色,幾年下來,不但沒有脫貧,反而增加了幾千元的債務。
2003年6月,當她還在為種不種大棚蔬菜發愁的時候,密云縣計劃生育協會了解到她的情況,及時為她送來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資金2000元和相關技術書籍,并幫她分析市場需求,制定了發展綠色蔬菜種植的道路。
有了資金,有了技術,再加上辛勤的汗水,第一茬蔬菜很快破土而出了,望著滿畦的嫩綠小苗,于海榮又開始發愁了,該把菜賣給誰呢?要是和以前一樣,不還是要賠錢嗎?正當她一籌莫展的時候,協會的同志又送來了一個好消息,已經給她聯系好了銷售渠道。所有問題一下子解決了,于海榮的干勁更足了,每天不分早晚得在田里忙活,第一批菜很快收獲了,一下子掙了1000多元,樸實的她不知道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直把錢往協會同志的口袋里塞。
兩年過去了,于海榮的大棚已經發展到兩畝多地,她的綠色蔬菜由于品質好,無公害,訂購的人越來越多,年純收入達到了一萬多元,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解決了丈夫的醫藥費,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房子也翻新了,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可是于海榮并沒有滿足,今年她還計劃在大棚的邊上再辦一個生豬養殖場,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大棚種植的肥料供應,還可以把菜葉用來喂豬,既節省了資金,又保證了蔬菜的品質,還能加快生豬的生長。
在于海榮的帶動下,黃坨子村已經有七、八十戶農民也開始了大棚蔬菜的種植,協會也把這個村作為幸福工作的一個項目點,進行了重點扶持,幫助他們聯系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對他們進行種植技術的培訓,還幫助他們建立了蔬菜銷售中心,解決了村民買菜難的后顧之憂。目前已經有50多位計劃生育家庭貧困母親使用了幸福工程項目資金,她們也像于海榮一樣,正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著明天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