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由民政部組織發起的"民間組織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啟動儀式.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兼秘書長苗霞代表全國基金會作了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高興參加“民間組織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啟動儀式,感謝給我這個發言的機會。民間組織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生力量。我會作為人口領域的民間組織,自1987年成立以來,在王首道、谷牧、何魯麗三屆老會長和新一屆理事會的直接領導下,始終堅持圍繞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中心,堅持以人為本,關心和救助農村計劃生育困難家庭。過去的十九年,我們用愛心打造出了“幸福工程”和“中華人口獎”兩大公益品牌,為我國人口福利事業和社會和諧,做了一些實事,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2004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民間組織”的稱號。
要做好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必須首先關注婦女;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必須解決好貧困問題。我們聯合中國計生協和中國人口報社于1995年共同發起實施了以“治窮、治愚、治病”為目的,以“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方式,優先救助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通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幸福工程在組委會王光美主任的親自帶領下,救助了15萬農村貧困家庭,近70萬人受益。幸福工程將扶貧開發的利益導向機制引入計劃生育工作,為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落實創造了良好氛圍,使農村育齡夫婦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自覺性逐步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生產、生活的能力和水平,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幸福家庭的建設。
只有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扶貧濟困,促進社會公平,我們的社會價值才能得以體現。我會最早對子女不幸遭遇意外傷害的農村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給予了密切關注。2002年,我會主動深入10省、50個縣區,對200多個鄉鎮的10余萬計生農戶和獨生子女家庭進行抽樣和專訪,形成的調研報告和建議促成了《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出臺。爾后,針對獨生子女遭遇意外死亡、病殘,夫婦年齡在60歲以下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又先后在中西部農村組織開展了“八個優先”、“實行分類、分別救助”的試點活動。去年在重慶和四川部分農村啟動了“60歲以下的農村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撫助行動”試點項目。緩解人了農村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壓力,樹立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促進了和諧農村的建設。
與此同時,我會盡我們的能力還在河南上蔡開展的救助艾滋病患者和孤兒的項目,在中西部貧困農村開展了為唇腭裂兒童做免費修復手術的“幸福微笑”活動、“生殖健康援助行動”、“關愛女性健康”和“農村貧困女生獎學金”等項目。深受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和群眾的歡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民間組織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會將在繼續深入做好現有救助項目的同時,充分發揮公募性組織作用,積極倡導“幸福”的公益理念,真實反映農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嚴格自律,不斷開發服務農村的新項目,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200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