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0日,幸福工程北京市辦公室在北京市平谷區召開了“北京市幸福工程城鄉志愿者交流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理事長、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副會長、幸福工程組委會副主任苗霞、北京市計生委紀檢組組長李紅文、平谷區副區長劉漢勤、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北京市各區縣派出了志愿者代表,平谷、通州等遠郊區縣還派脫貧母親代表參加了大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部分干部職工參加了此次活動。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北京市幸福工程捐贈代表與受助母親之間的互動交流。北京市協和醫院計生干部秦薇、北京軍區空軍機關於軍、國家安全局計生干部董鳳琴、朝陽區三里屯街道王煥、宣武區李玉靜、海淀區花園路街道袁青伶、延慶縣張山營鎮吳立華等六位同志紛紛談了自己在組織、動員本單位、本地區為“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捐款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和感受。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幸福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行動,體現了“扶貧濟困”的良好風氣。許多群眾和單位職工在得知捐款信息后,紛紛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即使是離退休干部、臨時工、出差在外和家庭困難的同志都踴躍伸出援助之手,不愿錯過這個奉獻愛心的機會,。捐贈代表動情地講述使大家無不為之動容,為他們的無私奉獻而感動。
北京市的幸福工程項目款主要投放到了10個遠郊區縣,崇文區開展了救助下崗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項目。此次大會11位受助母親代表也向大家暢談了自己被幫扶的故事,使捐贈者對捐贈資金的用項有了更多地了解。宣武區的脫貧母親張冬云演講的題目是《編出一條自強路,織出美好新生活》。張冬云今年38歲,她和丈夫是都是下崗職工,孩子不幸得了“先天性脆骨病”,俗稱“玻璃人”,12歲的孩子看上去就像兩三歲孩子那么大,無法下地走路,身體只要用力一碰就會骨折。正當她愁眉不展的時候,是宣武區計劃生育協會的幸福工程資金幫助了她。宣武區計生協組織的“巧巧編織坊”,吸納了許多像張冬云這樣的貧困母親,教她們編織技術、為她們的工藝品找銷路、為她們進行健康檢查。如今,站在我們面前的張冬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用自己的雙手,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編出了一條自強路,織出了美好的新生活。門頭溝區的高生秀、房山區的邊立紅、昌平區的李桂珍、大興區的李淑娟、通州區的楊海玲、順義區的李淑萍、懷柔區的王淑珍、平谷區的張淑蘭、密云縣的于海榮、延慶縣的楊九紅等都紛紛講述了自己脫貧故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些貧困母親在各自的貧困生活中都受到了幸福工程的幫扶,幸福工程猶如一盞燈火照亮了她們的幸福之路。她們脫貧后沒有忘記幫助過她們的愛心人士,在會上她們紛紛表達了自己對捐贈者的感謝之情,在生活中她們也是這么做的,許多母親脫貧后都帶領周圍的鄉親們,為她們提供致富信息、技術、資金,成為了傳遞愛心的使者。
苗霞理事長對北京市幸福工程的開展情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幸福工程北京市辦公室自1996年成立以來,在宣傳、籌資、項目管理等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在救助本市貧困母親的同時還結對救助了9個省、市的12個項目點,2005年榮獲了幸福工程組委會頒發的“綜合發展獎”。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國內發展部部長、幸福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葛振江為大家進行了中國NGO發展概況、幸福工程基本情況的培訓。
圖1: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理事長苗霞講話
圖2:捐贈代表發言
圖3:受助母親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