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新聞動態
News2009-11-30 來源: 公益時報
隨著國際化社會的發展,企業全球戰略成為一種潮流,跨國公司在各領域中競爭滲透不可避免。而企業全球戰略規劃離不開企業社會責任的堅實履行,市場化需要公益本地化這個助手,因此異國開展公益活動不可避免。
■ 本報記者 宋宗合
也許民眾已經熟悉了福特基金會、綠色和平等國際組織在中國活躍的身影,不過熟悉不意味著對跨國慈善組織的跨境運作很清楚。而站在中國本位來考量,中國何時出現跨國組織應該是我們渴望的,就像在體驗他國跨國公司踏進中國帶來的便利時總有些民族意識生發,“我們的”總會相形孑立。
落后一拍的確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國公益慈善組織走向海外還是一個嶄新的命題。那些草根組織邊獲國際資助邊獲國際獎勵的“出海”事實還稱不上自主型出動,而類似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開展外事活動似乎少了些民間色彩、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在海外開設辦事機構的行動還處在冰封階段。
此次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出海”馬來西亞,依然被青基會秘書長涂猛定位為是一種嘗試,而今后即將開展的“出海”行動,被他小心翼翼地命名為“假設”。
到馬來西亞“走親戚”
11月23日至11月29日,“希望工程·完美愛心使者代表團”應馬中友好協會的邀請在馬來西亞進行了為期7天的交流訪問活動。
這個百人團隊匯集希望工程20年來資助的受助生代表和教師代表。他們當中,有的人曾經接受過希望工程資助,如今已經開始反哺社會;有的來自于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希望小學;有的是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
愛心使者們在馬來西亞與當地的華文小學開展了交流活動,參觀了南洋商報社及馬六甲等地。開展的活動包括向新紀元學院捐贈價值10萬元的希望工程圖書室、捐贈新紀元學院建校善款等。
從團隊的名稱可以看得出,活動的資助方是完美公司,而青基會在馬來西亞開展的捐贈行為,其意愿與資金源同樣來自于這家公司。
而可解釋的理由就是,完美公司的董事長古潤金為馬來西亞華人,他所執掌的完美公司是一家在廣東中山發起的日用品企業,將捐贈意愿輾轉至馬來西亞,既是資助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的發展,也是滿足一位華人樸素的本根心思。
這次出訪行動首次提出了希望工程海外資助的概念,希望工程走出了國門。青基會海外聯絡部部長楊培丹介紹說,今后,希望工程將逐步走向資助國際化,資助其他國家、地區需要幫助的學校和學生。同時,藉助此次交流活動,希望工程受助人也與海外華校青少年結對,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希望工程愛心社區俱樂部網站由此次代表團活動揭幕,正式上線。
值得注意的是,青基會此次出訪,更多的是民間色彩。
涂猛表示,一些外交途徑比如說與馬中友好協會的聯絡等,只是程序需要,青基會在馬來西亞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與當地機構直接聯絡,盡管當地出席的人員包括身為華人的教育部副部長等官員,其出席服裝也著國服巴迪,但并無過多繁文縟節,更無過多外交色彩,所以這次活動被涂猛形象地稱之為“走親戚”。
作為這次出訪活動的延續,2010年,青基會還將在完美和諧公益基金的支持下邀請馬來西亞的學生代表、公益小大使組團訪華,參觀訪問希望小學,與希望小學的同學們進行交流,并將組織中馬青少年代表共赴上海“世博會看世界”。
像中國跨國公司一樣走出去
涂猛并不認為青基會出訪時完全是因為完美公司的資助,不過作為公益組織,尊重捐贈者意愿并在服從基金會宗旨的情況下開展服務是一項基本原則。
“之前,中海油和TCL公司曾經與青基會協商過在國外開展公益活動,并把希望小學建到國外,后來因為外交原因等其他因素耽擱了。”涂猛說。
的確,隨著國際化社會的發展,企業全球戰略成為一種潮流,跨國公司在各領域中競爭滲透不可避免。而企業全球戰略規劃離不開企業社會責任的堅實履行,市場化需要公益本地化這個助手,因此異國開展公益活動不可避免。
也許市場運作過程中的商業化與公益行為本身無需厘清,二者并行不悖應該是一種健康的公益觀,所以公益工具論沒有必要抬頭,也不需要理會。在中國,跨國公司向來都是公益慈善文化理性科學運作的先鋒隊伍,他們在拓殖市場的同時,公益本土化也在蹣跚成長。
青基會走出海外,道路同樣崎嶇。
“走出國門是一種進步,但是需要辨清中國公益組織目前的地位。”涂猛表示,“青基會走出國門開展資助活動是未來基金會必然要走的方向,但并不意味基金會的資助方向發生轉變,青基會依然把資助中國農民的孩子完成讀書心愿作為主要資助方向。”
當然想跨國公司所走的步伐一樣,中國的跨國公司走出國門,必然有本土化的需要,青基會理所當然會把基金會的特色項目嘗試著拿出國門,服務捐方需要。
公募基金會的特色探索
不同于福特基金會等國外基金會在中國的發展,青基會所走的道路只能是項目先行,而且只能選擇一些操作性強的項目先行。畢竟異國他鄉,資助對象的甄別,合作伙伴的協商等都需要加倍心力磨合。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會是中國基金會的特色,不同于西方國家發達的私募基金會及社區基金會,募款與執行并行是公募基金會必須保持的。
在他國設立獨立的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中國的公益組織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層面。即使是資助行為,也都還過多依賴捐方的配合和當地機構的支持。涂猛顯然對目前中國公益組織的發展進階不滿意。
不過未來的方向肯定是要走出去,涂猛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公益資源的豐沛會讓基金會擁有更多的無指定意向捐贈,那樣基金會就可以更加自主地開展跨國公益行動。而在籌募途徑上,最理智的選擇是公益組織間的跨國合作,基金會應該迎合這種公益意愿的跨國需要,由捐贈意愿國的企業及個人將善款捐贈給當地公益組織,通過組織間選擇及洽談合作,形成國際對接,由捐贈方意愿捐贈地的公益機構完成項目執行。
作為國內引領公益潮流和未來方向的一家基金會,青基會有著保守與創新的雙重特性,保守是因為謹慎穩重,創新則是因為在公益文化發展方面向來獨樹一幟。這次海外初探,其意義不在于標明青基會成為出走海外的先行者,而在于為中國公益領域引領一種未來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