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協開拓致富路,二女戶喜綻致富花
——記洋中鎮計生二女戶周自強、周賽月夫婦
位于洋中鎮北洋村的寧德市強興工藝品有限公司,一車一車的產品正通過驗收陸續運往福州,并經福州轉運日本,這正是該公司向日本客商交貨的日子。每到這時,工廠負責人周自強、周賽月夫婦和工人們心里總是樂開了花,公司的產品能得到日本客商的認可,出口創匯固然令人可喜,而公司這個月的效益顯著更意味著工人們的月收入將比上個月又增加了,這更令每個人喜上眉梢!
周自強、周賽月夫婦是洋中鎮洋中村的計劃生育二女戶。兩人結婚后,丈夫周自強經常外出務工,1996年周賽月生下第二個女孩后,在當地計生干部的動員下,實行了二女結扎術。手術后,夫妻倆情緒一度非常低落,總覺得有女無兒老來無靠,無心去干事業。但家庭底子薄,無所事事終將導致生活更為艱難!幸好妻子周賽月有一手縫紉的好手藝,于是她就在洋中街上開了一家縫紉店,幫人裁制衣服。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吃香的縫紉行業逐漸步入寒冬,雖還有不少人念叨著縫紉出的衣服質量比店鋪買的好,但終因趕不上流行的風潮,周賽月的縫紉店收入每況日下,雖然夫妻倆省吃儉用,但那些微薄的收入對既要撫養孩子,又要贍養老人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她們的情況,洋中鎮黨委、政府和計生協會的領導干部們也是急在心里,2000年的9月學校開學,夫婦倆正為兩個女兒的注冊學費愁眉不展時,洋中鎮計生協會如及時雨般送來了3千元的生育關懷金秋助學款,兩個女兒終于可以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了!鎮里的幫助雖然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但是以后的生活怎么辦?周自強和周賽月夫婦倆陷入了深思。
他們一心想著有朝一日能不為茶米油鹽、一日三餐而苦惱,也曾想學大部分的外出務工者一樣,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打工賺錢,但是上老下幼的家庭狀況導致了夫婦倆外出務工有太多的牽掛和無奈!看來只能“靠山吃山”了,周自強這么對妻子周賽月說道。
于是他們平時經常留心觀察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和門路,積累和學習相關的管理經驗。 2000年初,夫妻倆經過商討,決定從洋中鎮這個山區鄉鎮蘊含豐富的毛竹資源入手,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致富之路。說干就干,周自強立即奔赴江蘇、浙江等發達地區考察,回來后夫婦倆相攜再次來到了洋中鎮計生協會,他們把想開辦竹木加工廠的想法告訴了計生協干部,鎮計生協會的領導同志們被他們夫婦求脫貧、圖發展的熱情和信心感動了,表示將給予大力的支持!此后,洋中鎮計生協會積極聯系鎮土地所、村建站等部門,在北洋村沿溪空曠地帶劃出了一片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最好的廠址,還出面協調當地信用社幫他們家申請到了3萬元計生戶小額貼息貸款作為啟動資金。計生協會的真情服務使周賽月夫婦感激地熱淚盈眶,他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不辜負計生協領導同志們的厚望,勇敢創業,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
在洋中鎮計生協會多方牽頭、鼎力相助下,不到兩個月時間,周賽月夫婦的加工廠就建設完成了!為了提高加工廠產品的技術含量,周賽月夫婦再次請求鎮計生協會幫忙聯系“竹木加工之鄉”——浙江泰順縣司前畬族鎮計生協會,終于請到了三名竹木加工師擔任本工廠的技術總工程師。三名竹木加工師到洋中后,經過對洋中鎮種植的竹木進行化驗,發現其可以用來制作餐具,而這些竹木餐具在我國沿海發達城市的高級餐廳里又非常受歡迎!找到經營方向并邀請到技術人員后,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加工廠的原材料毛竹完全可以直接到洋中鎮各村按照市價收購,還能為那些守著一山毛竹的山區村群眾打開一道致富之門呢,真是利己利民、皆大歡喜的大好事!
加工廠雖然是辦起來了,可是由于前期的運作,已經欠了許多債務,這之后購買原材料的錢在哪兒呢?向親戚朋友借,可親戚朋友們對加工廠能否辦成功、辦了能否賺錢還表示懷疑,怎么可能再借給他們錢呢?正當夫妻倆一籌莫展的時候,鎮計生協會再次出面為他們家擔保,幫助他們又貸到了2萬元的計生戶小額貸款,夫妻倆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錢,他們馬上購進了生產設備,請了10 名同村的計生貧困母親進廠幫忙,發展竹木加工生產。夫妻倆把家搬到了加工廠,夜以繼日奮戰在生產第一線!他們與員工們一起,沉下心向浙江請來的師傅學習竹木加工技術,并日夜加班生產竹木餐具。當第一批產品按時交貨后,周賽月夫婦及時如數地把加工這批貨物的酬勞和加工費,發放到了員工們的手里。在他們廠里務工的計生貧困母親看到他們夫妻為人正直誠信,所掙工資又不錯后,很快又介紹自己的親戚好友到他們廠幫忙,加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截止至今,周賽月的竹木加工場己有工人近50名,該夫婦通過計生小額貼息貸款的幫助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之夢,還帶動了許多的計生貧困家庭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為當地也解決不少閑置勞動力問題。
計生協會對周賽月一家的關愛和傾情幫扶,使這對夫婦常懷一顆對計生富民政策感恩的心,他們覺得應該用實際行動幫助計生協會做一點事,把幸福工程給予他們的幸福傳遞下去,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計生貧困戶!因此,他們非常關心愛護工人的生活,在農忙時節讓工人們輪流換班地去收割莊稼,這樣既不耽誤他們進廠掙錢也不耽誤他們家中的農活,使工人們更加安心地工作。平日里,他們夫婦對待工人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個別工人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他們從不厲聲斥責,而是認真講解,手把手地教她們重新返工制作。在質量方面,他們夫婦嚴格把關、認真檢驗,保證每一個產品的加工技術質量,贏得了諸多顧客的認可,他們加工廠的貨源越來越多,業務也越來越忙,收益也越來越好!如今,周賽月夫婦的加工廠年產值己達 500 萬元,不但還清了所有貸款,存下了不少的積蓄,還買了小轎車!兩個女兒也已長大成人,大女兒周雨微已在江蘇理工大學就讀,小女兒周柔吟也在寧德東僑開發區中學讀高中。都說孩子才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資本,談到兩個女兒,周自強和周賽月夫婦倆一臉的幸福,周賽月說:“誰說一定要生男孩?我的女兒并不比男孩差呀!不僅考上了大學,而且現在我們家在計生協會的幫助下,不僅有了自己的工廠,每年的產值也不低,這在10多年前,誰能想象得到?。 ?br> 談到計生協會,周自強也無比激動,他說:“是黨的好政策為我們架起了通向幸福的橋梁,是計生協會讓我們體會到了國家對計生戶的關懷和溫暖!我們雖然富起來了,但是在洋中鎮、在蕉城區還有許多計生貧困戶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昨天,我已經入了黨,現在我們夫妻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竹木加工廠辦得更好、做得更大,讓鎮里貧困的計生戶都可以來這里打工賺錢,讓大家都能共同富裕!”
周自強、周賽月夫婦不僅徹底摘掉了貧窮的帽子,還成為鎮里和村里的致富典型。2011年7月,周自強因為表現突出又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被洋中鎮黨委評為“好黨員”?。▍卿]勇報送 黃曉霞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