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葛振江部長在查看項目檔案
圖二:綏棱縣項目辦公室中擺放的展版
圖三:脫貧母親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在省協會鮑永儉秘書長等的陪同下,評估組成員于31日來到了綏棱縣。該縣早在2003年被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點,并成立了幸福工程領導小組及項目辦公室。全國組委會投入救助資金28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5元,用于開展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幾年來,累計滾動投放救助資金110余萬元,扶持貧困母親435名。目前,項目到期的335戶受助對象全部擺脫貧困,還款率100%。在聽取了縣項目辦負責人的匯報后,一行來到了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四塊綠色的展版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幸福工程的宗旨、救助對象、運作模式、項目內容、救助標準及方式等清楚地印在了展版上,即使一個陌生人看到它也會對幸福工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打開文件柜,受助母親的申請表、協議書、項目實施情況總結、年終報表、相關文件與信息等,整整齊齊的被分類放置在檔案盒中。打開電腦,受助的435名貧困母親的所有資料已全部完整的錄入其中,隨時可以調檔查看。評估組在已受救助的后頭鄉二井村、泥爾河鄉進軍村,上集鎮平安村,四海店林海村,閣山鄉三合村當中選擇了閣山鄉三合村做為評估點。2003年7、8月份由于連降暴雨,河水出漕,使閣山鄉三合村很多農民房子被淹,物品被沖走,莊稼被淹死,80%農戶受災,30%的農戶絕產。剛剛脫貧的三合村民受到巨大打擊,再次步入貧困村的行列。為了幫助村民開展生產自救,縣項目辦經過摸底調查,確定了165位貧困母親為救助對象,每人資助2000元,因人而宜,幫助受助母親選擇生產項目。6月1日,評估組一行隨機走訪了30位受助母親。鏡頭一:貧困母親陸鳳云,家底薄,住著泥草房,種河套地,由于收成不好,生活困難。得到2000元資助款后,用這筆錢買了7頭豬和做豆腐用的電磨,做豆腐一年掙了6000多元,養豬掙了5000多元,加上種地等收入,年人均收入達到了7000多元,當年就脫貧,現在已蓋上了磚瓦房。鏡頭二:貧困母親韓桂榮,前幾年自家從山上抓回一對野生貉子,摸索出養殖經驗,她用救助款擴大養殖規模,養殖種貉子16只,年收入1.8萬元。鏡頭三:貧困母親薛艷萍,用救助款養了1100只肉雞,每40天出欄一批,年收入2萬多元。鏡頭四:貧困母親孫仁華,拿到救助款后,在村長的親自幫扶下,養羊70只,年收入1.5萬元。經過一年的拼搏,三合村165戶受助家庭平均每戶凈增2000元,基本脫掉貧困帽子,全部還上了救助款,幸福工程在三合村有口皆碑。
評估后的總結會上葛振江部長評價綏棱縣的項目:運作正常,發展健康;制度健全,執行得力;隊伍精干,盡職盡責;用資合理,回收率高;選戶準確,選項客觀;資料齊備,反映及時。同時也對項目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項目的同時,要大力倡導慈善意識,要主動進行勸募活動,克服“等、靠、要”思想,讓受助后脫了貧的母親們也能將愛的接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