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天,無棣縣西小王鄉西小王村的計生專職主任張英帶頭組織十七戶村民共同承包了六百多畝耕地,搞集中棉花種植,帶領大伙共同發家致富,成為當地十里八村的美談。大伙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在一塊熱火朝天的忙碌,雖然累點但是干勁十足,一季兒下來大家平均收入四萬多元,人人都稱贊張英不虧為計生干部,更不虧為大家的致富帶頭人。
張英今年33歲,中專畢業,在勝利油田參加工作后趕上單位減人就下崗回到了農村,2002年結婚后與公婆擠在一起住,房屋簡陋,到了陰雨連綿的夏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真是愁眉不展,隨著孩子的出生更是加劇了生活的負擔,因為實行土地30年不動的政策,她和孩子都沒有分到耕地,一家人只靠幾畝田維持著最基本的生活,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年輕的張英成了一名家境窘迫的貧困母親。2003年張英競聘村計生專職主任成功,成了一名計生干部,但是生活的貧困并沒有改變,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張英常常在想,一定要千方百計致富,只有計生戶都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才是對計生國策的最好的證明。
2010年6月,張英終于下決心,以一名貧困母親的身份申請了4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利用這筆錢跟丈夫一起承包了十幾畝地種上了棉花,剛開始由于經驗不足,棉花苗沒有出齊,鎮計生協會及時聯系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幫著她補齊了苗。在工作、棉花、家庭三不誤的要求下,張英幾乎是不眠不休,沒黑沒白地干,她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整枝、化控和防蟲技術,不僅管好了自己的棉花,還成了周圍種棉群眾的“棉花老師”,幾個月下來,人變得又黑又瘦,120幾斤的體重降到不足百斤。一分汗水,一分收獲,當年的棉花也正趕上好行情,每市斤就賣到七塊多錢,張英一年下來就賺了六萬塊錢。她按照自己最初的決心,又找到鎮計生協會幫忙協調了小額貸款六萬元,打起了她的“辦棉花合作社,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旗號,經過自己挨門挨戶地做思想工作,加上自己一年的種棉經驗和在群眾中的個人威信,十七戶人家,六百畝地的“棉花合作社”成立起來,盡管2011年棉花行情不利,但由于他們的棉花合作社集中經營,成本降低,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今后,我一定會帶動更多的貧困母親增收致富!”張英的臉上帶著自信,話語中充滿著決心。
山東省無棣縣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
電話:0543-6337615
郵編:251900
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