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早春,正是春寒料峭時節,但在福建省連城縣林坊鄉林塘村連片鮮切花種植大棚內,一朵朵玫瑰、非洲菊和白菊卻爭相斗艷,一片姹紫嫣紅。
在該鄉,“八○后”獨生子女種植戶林屋連是小有名氣的人,除了她近1米7的個頭外,還因為她是一位敢打愛拼的“女能人”。
“在縣計生協會的幫助下,我今年種植了50多畝鮮切花,銷售不愁,每畝收入能超過1萬元。”說起今年的收入情況,幸福洋溢在她發自內心的笑容里。
過去,林塘村村民以種植烤煙和地瓜為主。林屋連2001年結婚后,和村里的姐妹們一樣,種植了20多畝烤煙和煙后薯,還辦了一個加工地瓜干的小作坊,靠著吃苦耐勞,每年能有兩三萬元的積蓄,生活還算不錯。
但林屋連并不滿足于這樣的小康生活,她認為林塘村土地平整、交通便利,可以種植一些附加值更高的農作物。于是,她到附近的清流、寧化等地參觀考察,經過對比,最終,她選擇引進鮮切花種植項目,2009年,她和丈夫多方籌措資金50萬元,租了20畝地種植鮮切花,夫妻倆學技術、跑市場,起草摸黑,當年就獲得了成功。
2010年,嘗到甜頭的林屋連想擴大種植規模,但資金問題困擾了她。她找到了鄉、縣計生協會請求支持,縣計生協會見她的項目好,決定一次性扶持她3萬元的“幸福工程”無息貸款,這幫了她的大忙,3萬元正好可以讓她付廠家大棚薄膜和鋼管的定金,于是她的種植規模就擴大到50畝。
懷著感恩之心的她開始幫扶村里的姐妹們種植鮮切花,在她的引導幫助下,村里有20多名婦女跟著她種植鮮切花,不久,她們又成立了鮮切花種植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100多名婦女在鮮切花種植基地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不僅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資收入,還可以照顧家庭,她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