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蕉城區一個二女戶的創業之路
“春節前夕,我就到省農科院,與農業專家了解玉米、蔬菜等名優農業發展種植項目,春節剛過,我就已訂購了50噸有機肥、50噸化肥、6噸地膜等農資,擴大種植規模,為今年農業項目大干一場?!?月7日,天空還飄著蒙蒙細雨,在蕉城區洋中鎮海拔800多米的鐘洋村特別嚴寒,種植大戶余延濱在田里調試三臺微耕機,說起新年的農事,他心里暖洋洋的。
余延濱是蕉城區洋中鎮鐘洋村的二女戶,近年來,他由一個長期在外漂泊的建筑工成為返鄉創業的農業種植大戶。如今,他種植的高山反季節蔬菜、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通過農超對接的方式,直接進入碩豐蔬菜市場以及沃爾瑪等知名超市,種植的蔬菜和玉米等已取得“綠色食品”標志。去年,他在村里投資開發的反季節蔬菜等農業項目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不僅自己獲利7萬多元,還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村里50多人到他農業基地務工,人均增收上萬元。
“我的農業產業能夠不斷壯大,少不了省農科院和蕉城區農業與計生協會等部門提供的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幫扶?!闭勂鹱约旱陌l展之路,余延濱心存感激。
今年38歲的余延濱從小就嘗盡的貧困的苦頭,在他12歲時,父親過世,14歲就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挑磚頭、釘模板,經過過年打拼,積累了一點資金。“常年在外漂泊也不是盡頭?!?006年春節,在外務工的余延濱返鄉過節時,看到同鎮天湖村的反季節蔬菜發展得紅紅火火,不禁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經過認真考察,他覺得鐘洋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最高氣溫36攝氏度,在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剛開始,余延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植了40畝的高山反季節蔬菜,一年下來純收入有2萬多元。良好的開端給他增加了不少信心。正當他要擴大種植規模時,2008年村里對進村公路進行水泥硬化,正是他蔬菜豐收的時節,由于道路不暢等原因,使他的蔬菜運不出去而爛在地里,損失巨大。好在當地政府及時幫他貸款2萬多元,緩解了資金短缺的困境。
農業產業要做大,必須要向規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發展。余延濱一邊種植,一邊利用空閑時間參加各類農業技術專業培訓,種植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逐步成為了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于2009年成立了“寧德市蕉城區鐘峰反季節白菜專業合作社。經過兩年發展,他的種植之路逐漸走上軌道,而一個改變又讓余延濱嘗到了甜頭。由于蔬菜生長周期短,每年4月種植,6、7月就能收成。這又讓余延濱萌生了新想法,能否利用土地閑置時間種植其他農作物,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在省農科院專家的幫扶下,經過考察論證,余延濱發展起了套種經濟,前期種植馬鈴薯,后期種植蔬菜,這不僅促進了土地肥力提升、遏制了土壤的富營養化,也進一步促進增收。每當種植方面出現難題時,省農科院與區、鎮農業專家總是第一時間幫助解決了蔬菜病蟲害的困擾。目前,他的農業基地采用套種的方式,種植玉米200畝、蔬菜150畝、馬鈴薯50畝、小麥50畝,經濟效益良好。去年4月,余延濱與周邊利洋、嵋嶼等村莊的經濟能人一起合伙成立了“福建省展琪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原先種植反季節蔬菜向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茶葉、藥材、農產品銷售進軍。
成功之路似乎并不容易。去年5月,正當余延濱要擴大規模開荒種植玉米時,由于資金短缺再次陷入困境時,洋中鎮計生辦、計生協會為他申請了5000元的二女戶免息貸款。同年7月,區計生協會會長湯春景了解到余延濱發展需要資金幫扶時,主動服務,牽線搭橋,區計生協會為其提供了3萬元的低息貸款,緩解了余延濱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省農科院的幫扶下,我們公司已申報了國家級星火計劃,將依靠科學技術助推壯大農業產業發展,帶動周邊群眾致富。”余延濱對自己的農業產業充滿了信心。據了解,公司成立以來,不斷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產品種養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物理防治為主,化學農藥為鋪,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確保達到無公害要求。去年,福建省展琪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年產值達到800萬元。
□ 顏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