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愛心使者
——記福建省建甌市順陽鄉計生辦主任張松福
福建省建甌市順陽鄉只有7個村(居),1.16萬人口,村民人均純收入不到6000元,是一個邊遠貧困鄉。張松福擔任順陽鄉計生辦主任以來,就一心想著如何扶助貧困的計劃生育群眾,幫助他們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路。2005年5月,建甌市順陽鄉“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在江墩村正式啟動,張松福兼任鄉“幸福工程”辦公室負責人。幸福工程的實施為順陽鄉計生貧困母親的脫貧致富提供創業的平臺。幸福工程開展以來,張松福同志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求真務實的精神,精心組織、創新運作,扎實推進該鄉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的開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助貧困母親紛紛脫貧致富,幸福工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順陽鄉幸福工程到目前共運作五輪,滾動投入資金45.5萬元,救助貧困母親72戶,惠及人口385人。受救助戶戶均增加收入6500元,脫貧率達100%。
為了讓有限的幸福工程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效益。多年來,張松福通過調查深入調查,逐步建立了全鄉計生貧困母親檔案,制定了幸福工程的各種規范制度和運作程序。并根據順陽鄉工業企業不發達、農業經濟占主導位置的特點,將幸福工程的救助模式確定為“家庭農業+計生戶”的模式。
二女結扎戶藺顯亮是貴州人,原先家境不好,嫁入順陽鄉后又生了二女,公公、婆婆更是整天沒有好臉色,丈夫種植1畝2分地和打點散工僅能維持溫飽。幸福工程在順陽實施后,藺顯亮被幸福工程列入救助對象,為她提供經濟發展的平臺。通過認真的調研,張松福認為發展種植大棚蔬菜、反季節蔬菜前景看好,藺顯亮一家又勤勞能干,于是就動員她發展蔬菜種植。藺顯亮用5000元的幸福工程款作為啟動資金,購買了種子、化肥等農資。她又積極參加了鄉計生協會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在技術人員的實地指導下,她很快的就掌握了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通過一年的辛勤勞動,藺顯亮的反季節蔬菜當年就獲得好收成,戶年增加收入達6000元。2007年,省幸福工程組委會韋立主任到我市視察幸福工程工作時,來到了順陽鄉,看望藺顯亮等受救助的計生貧困母親,并對順陽鄉幸福工程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張松福非常注重發揮村計生協會、村干部的作用,他讓村干部深入了解待救助戶基本情況,當救助對象的擔保人,也當救助對象致富的領路人,讓更多的計生貧困母親能得到幸福工程的救助。順陽鄉吳林村在幸福工程項目上,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為8戶計生貧困戶爭取項目救助金8萬元,并因地制宜的為救助戶選好發展項目,幫助救助戶脫貧致富。二女結扎戶葉清秀家里種有毛竹山5畝,錐栗林5畝,但是由于缺少資金投入,缺乏管理,效益一直不好。村計生協會了解情況后,為她爭取了幸福工程1萬元,引導她就自己的特色產業,發展生產,并請來技術員為她傳授錐栗和毛竹的管理技術,并用幸福工程款購買了化肥等農資,增加了竹山和錐栗山的投入,并很快的就產生了效益,2008年她家僅錐栗一項就增加收入6800元。
通過幸福工程的救助和受救戶的自身不斷努力,計生貧困母親增加了經濟收入,許多貧困母親成為生產致富手。張松福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引導這些已經致富的計生母親發揮帶頭作用,幫助更多的貧困母親致富。吳林村二女結扎戶蘇愛弟,2008年得到幸福工程款1萬元,用來承包茶園,發展茶業。蘇愛弟在大家的幫助下,家境也漸漸殷實起來,不但建了新房,而且還增加了不少的銀行存款。從貧困母親到村里的致富能人,張愛弟現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也能讓其他的姐妹像她一樣盡快擺脫困境,和她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在茶園需要幫工時,她首先想到的是計生貧困母親。在其它的茶葉種植戶遇到困難時,她總是不辭辛苦,親自到茶山進行實地指導。
張松福在積極開展治窮的同時,也積極開展治愚、治病活動。邀請市科技服務團深入幸福工程項目點江墩村為計生貧困母親開展蔬菜種植、柑拮管理、錐粟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知識培訓,提高貧困母親管理技術技能。還為計生貧困母親送了農業實用技術手冊,服務聯系卡。幸福工程開展以來,共為幸福工程救助母親舉辦技術培訓10次,參加培訓800人次。帶領市、鄉計生服務站所的醫師,經常深入項目點開展免費診病活動。共為受助計生貧困母親婦科病檢查6次,查出婦科病52人,其中13人到鄉和市計生服務站治療,治愈率100%。
幸福工程是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的重要內容,張松福始終把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生育關懷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扎實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幫扶工作,改變由計生抓計生的觀念,讓廣大的計劃生育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樹立了計劃生育工作的良好形象。近幾年來,順陽鄉人口計生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先進行列,張松福也因此多次被上級表彰,2010年,被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評為幸福工程“愛心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