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2009 年底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得到北京市計生協會、幸福工程北京市工作辦公室援助 “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資金 14 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 5 萬元,項目資金共 19 萬元。項目啟動以來,縣工作人員認真按照“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經過全縣各級計生協會的積極努力。目前,“幸福工程”在環江正有序開展,并取得 初步效果 。現將項目實施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 完善 幸福工程 組織架構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工作,及時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人口計生局、縣扶貧辦、縣農業局、縣婦聯、糖辦、畜牧獸醫局、繭絲綢行業辦、縣計生協會主要領導任成員的幸福工程項目領導小組,在縣計生協設立了幸福工程工作辦公室;相關的鄉(鎮)都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并完善工作職責制度。在每位受助貧困母親家制做了“幸福工程項目戶”牌子。縣委領導要求項目領導小組要用好用活救助金,幫助貧困母親找準項目發展生產,讓她們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二、積極開展貧困母親調查摸底工作
環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全縣貧困人口較多,農村有 26300 戶約 105400 人年均純收入在 1196 元以下;農村貧困婦女年人均收入 761 元以下的有 3 萬人(其中計劃生育貧困母親有 11370 人)。為能從眾多貧困母親中找出有能力用好用活救助款,充分發揮救助款的效益,縣計生協會組織人員下到各村屯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最終確定第一批救助貧困母親對象 28 名,并按要求填報《幸福工程項目受助母親救助款申請表》、與貧困母親簽訂協議,給每位貧困母親建檔立卡,完善材料。
三、有序推進“幸福工程”項目開展
為了 有序推進“幸福工程”項目開展 ,縣計生協充分發揮服務職能作用。一是指導貧困母親從短、平、快為出發點,幫助她們找準發展生產的脫貧致富項目。 28 名貧困母親中有 16 戶種桑養蠶, 11 戶養豬, 1 戶種甘蔗。為指導她們發展生產,縣、鄉計生協會邀請農技專家為受助貧困母親和計生家庭開展生產技術培訓共 5 期,共 356 人次。 二是為貧困母親開展健康體檢活動。縣計生協邀請縣婦幼保健院、計生服務站先后對 28 名貧困母親及家人進行健康體檢共 124 人次。同時,大才、大安、思恩、水源、東興等鄉鎮還定期在鄉鎮計生服務所為貧困母親及家人做健康檢查,先后查出有 16 人患病,均給予治療或建議到大醫院診治。三是開展慰問活動。縣計生協利用“ 5.29 ”會員活動日組織各鄉鎮對受助貧困母親進行了慰問。并了解其生產、生活狀況,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同時,組織志愿者到貧困母親家幫忙家庭生產勞動。
四、項目取得的成效
(一)受助貧困母親養蠶項目成效。 16 位養蠶貧困母親利用“幸福工程”救助金擴大種植桑葉 37 畝,至 10 月底每戶貧困母親養蠶 9-13 批,與去年相比,每批多養一張或 1.5 張蠶蟻,每張多收入蠶繭 100-130 斤,每位貧困母親蠶繭純收入增加 10000 —— 25000 元。如:大才鄉貧困母親覃永利全家 3 口人 , 家庭困難,住的是危房,家庭主要經濟收入是養蠶、種田和靠丈夫覃華貢農閑時外打短工。去年家庭經濟收入僅為 4500 元。 2009 年覃永利患腦瘤,今年初又查出鼻咽癌,為了治病,原來貧困的家庭更加艱辛。今年 3 月得到幸福工程救助款 5000 元后。她把 5000 元全部投入到養蠶項目中,擴種桑葉苗 6.5 畝。 4 月份至 10 月份一共養蠶 10 批共 18 張,每張收入 2000 多元,共收入近 40000 元,扣除成本約 10000 元,純收入近 30000 元,比去年增加 25000 多元。
(二)受助貧困母親養豬項目成效。 11 位養豬貧困母親利用“幸福工程”救助金增養母豬、育肥豬或小仔豬 3 — 10 頭,第一批育肥豬已于 6 月底前出欄,每戶增加收入 400 元— 2000 元不等。同時馴樂、東興等鄉鎮養豬的貧困母親還在縣、鄉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學習釀酒、做豆腐,用酒糟、豆腐渣喂豬,既增加收入,又節省了養豬飼料成本。如:東興鎮茶山村貧困母親吳繪綢,一家 5 口人。家庭經濟收入主要靠種田為主。 2009 年家庭收入僅 3000 多元。因為生活艱困,她很想走出大山,到外面創業,但又無本錢; 2009 年底,她和丈夫商量,想到東興鎮租場地養豬,通過向親戚朋友籌借到資金 10000 多元,但因資金少無法啟動。鎮計生協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今年 3 月份為她申請到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資金 5000 元,購買了 3 只母豬、 8 只肉豬, 6 月份 8 只肉豬出欄,母豬產仔,加上做豆腐和釀酒,共收入 4000 多元,純收入 2000 多元。 7 月初擴大養殖,又買了 16 只肉豬,至 11 月份出欄 11 只肉豬,純收入 3000 多元,比去年增收 2000 多元。大才鄉受助貧困母親韋玉娜是重樓村人,生育有 1 個男孩,是當地生活最貧困的計生戶之一。一家三代 5 口人擠在一座已有近百年四面通風的破舊狹小的危房里生活。因文化低又無其他技能,家庭主要收入靠兩口子常外出打工, 2009 年家庭收入只有 3000 多元,全家生活舉步維艱。兩口子經常為此鬧矛盾,并于今年初準備離婚。鄉計生協了解情況后,到韋玉娜家向她介紹幸福工程,并動員她申請救助金在家開展種養項目。同時幫助他們做好發展生產項目規劃。今年 3 月份得到 5000 元救助金后,買了 3 頭母豬和 6 只中豬,擴種 1 畝桑地。 10 月底止,養蠶收入 18000 元,扣除成本,純收入 13000 元;養豬收入 4000 元,扣除成本,純收入 3000 元。比去年增收 12000 多元。
(三)受助貧困母親種甘蔗項目成效 。 貧困母親韋月偉,全家 5 口人,是本縣異地移民,今年擴種甘蔗 1.2 畝,同時加大原來 14 畝甘蔗地的肥料投入,預計年底能收甘蔗 50 噸,約 1.7 萬元,扣除成本 6000 元,純收入 1.1 萬元,比去年增收 5000 元。
五、存在問題
1 、貧困母親在生產、生活中對災害的抵抗能力弱,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其生活可能會重新跌入貧困之中,而其開展項目也可能陷入困境。
2 、受自然條件的約束,部分貧困母親的生產項目周期較長,效益也較低。
3 、發展生產資金投入少,可持續穩定發展后勁不足,難以擴大規模,盼望北京市計生協會、幸福工程北京市工作辦公室再次給予援助,同時也希望自治區計生協會在其他扶助項目上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
六、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縣幸福工程項目工作將著重放在如下幾方面:
1 、進一步為受助貧困母親做好服務工作。及時了解和幫助解決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及時邀請技術專家幫助她們在致富項目中解決技術難題。
2 、做好貧困母親致富技術培訓和查病治病工作。
3 、啟動第二輪救助貧困母親調查摸底工作,確保救助金能夠發放給生活困難,有脫貧致富意愿和能力,并有誠信的計生貧困母親。
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計生協
幸福工程辦公室
2010.12



受助母親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