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綢英,今年45歲,全家四口人,居住在安溪、長泰、同安三縣交界的偏僻高山區青陽村。上個世紀80年代末,年滿20歲的高綢英從聞名的茶鄉安溪縣大坪鄉雙美村嫁到枋洋鎮青陽村第2村民小組,與該組青年農民盧建國結為伉儷。幾年后,高綢英先后生育了2個女孩,她說服丈夫響應黨的計劃生育號召,第2胎女孩出生才一個月就到鎮衛生院落實了絕育手術,成為村里計生二女戶。
高綢英不但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計劃生育號召,而且帶頭發展家庭茶、果生產,努力走少生快富的道路。青陽村地處海拔千米的偏遠山區,寸田丈岸,發展糧食生產收入甚微,僅靠單一經營很難脫貧致富。高綢英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在娘家掌握的種茶、制茶技術,積極發展茶葉生產。沒幾年,她家茶園從1.5畝擴大到8畝,年收入超萬元,基本解決家庭溫飽問題。為較快走上致富道路,她在發展茶葉生產的同時,還根據山區山多地沃、適宜種果的地理優勢,從平和購進柚苗120多株,種植蜜柚3畝多,使家庭致富道路越走越寬敞。
居住在落后的窮山村,能解決溫飽問題就非易事,要脫貧致富就更難了。2008年初,正當高綢英為缺乏資金擴大茶葉生產規模而犯愁時,村計生協會把她列為幸福工程救助對象,給她發放了3000元救助款。領到救助款時,高綢英喜上眉梢,她用這筆資金承包了外出務工鄰居的7畝可采茶園,又備足了當年必用的化肥農藥。由于茶園面積擴大近1倍,又對茶、果園適時追肥和防治病蟲害,當年獲得了茶果雙豐收。到10月底,她家產毛茶4000多斤,產值達3萬多元,獲利1.4萬元;產蜜柚果1.4萬斤,產值1萬多元,獲利4000元,均比往年顯著增加,首次實現家庭年純收入1.8萬元。現在,她家每年的茶果收入都保持在2.5萬元左右,成為窮山村里的計生致富戶。看到高綢英在幸福工程的資助下走上致富道路,村民們頗有感觸地說:“幸福工程進山村,計生家庭茶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