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幸福的母親,就沒有幸福的家庭。為了幫助貧困母親及其家庭改變貧困的生活現狀,蕉城區的幸福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緊緊圍繞“治窮、治愚、治病”三大任務,按照“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救助模式,向貧困母親提供了一個發展經濟,參與社會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的平臺。
石后鄉大嶺村的貧困母親黃愛鈺家庭貧困,公婆多病,再加上兩個女兒上學,生活舉步維艱。2007年7月,在區、鄉計生協會的關心和幫助下,黃愛鈺被列為幸福工程救助對象,得到了5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2008年8月她再次得到了第二年的續助,10000元救助款使他們全家重新振作起來,從此夫妻倆不辭辛苦地發展項目,每天起早貪黑一干就是兩年!如今黃愛鈺家庭生活條件改變,將小雜貨店擴充了門面,補足了貨源,靠小雜貨店不僅還清了親友借款,還蓋起了磚式結構的新房,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當提及幸福工程時,夫妻倆激動地說:“感謝幸福工程對我們全家的幫助,感謝黨和政府的英明決策,感謝石后鄉政府及計生協會人員,大家對我家的關愛和扶助,使我家庭發生新的變化,沒有幸福工程的救助,就沒有我全家今天幸福生活…… ”沒有過多華麗的語言,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計生戶黃愛鈺全家對幸福工程惠民政策、政府愛民如子的感激之情。
幸福工程點亮了貧困母親的心燈,讓一個個貧困母親因此感受到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溫暖,使她們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幸福工程的實施,也使貧困母親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們的家庭因此注入希望而煥發了活力,先后走上“脫貧路”、“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