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在黨的好政策下,鳳凰窩這片葉子改變了我們村的命運。幸福工程項目和灑次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兩扶持三保障’政策,讓我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學會了技術,懂得了感恩,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和團結的力量。”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星鎮新華村灑次村民小組的婦女肖錦艷說。
說起鳳凰窩茶,云南人都不陌生,因其獨特的香味和甜味受到愛茶人士的熱愛和追捧,每年慕名而來的茶客、茶商越來越多。但十年前,鳳凰窩茶葉深藏大山無人識,價格也很低,新華村灑次組農民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發展集體經濟,走上脫貧致富路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鳳凰窩古茶園所在的新華村灑次村民小組成立灑次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采茶季留守在家的村民,尤其是居家的婦女群眾,在合作社的帶領下都會上山一起采茶,按照鮮葉的重量,獲得相應的工資,這是她們分紅以外的額外收入。外出打工的村民年底也會收到一定的分紅,負責茶地管理和保護的村民,還能額外得到相應酬金。
在合作社的引領下,通過加大包裝宣傳,這片葉子越來越值錢,灑次村民小組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日子有了改變,合作社有了更明晰的發展規劃,每年除去分紅和村民的工資,合作社都要留下一部分資金用于發展壯大,為擴大生產和經營奠定堅實的財力基礎。

合作社還建立了“兩扶持三保障”措施。“扶持60歲以上老人,每年分紅給老人生活費,讓他們老有所依;扶持學生上學,保證最低學歷為中專。”合作社負責人解釋說,保障醫療互助,對村民重癥急癥急需用錢的,可向合作社借款;保障合作社股民最低收入保障;保障灑次小組年輕人創業最低無息抵押貸款,單筆創業金20萬元起。
“兩扶持三保障”措施的建立,極大發揮了村集體經濟的作用,灑次村民小組60歲老人每人每月能領到150元左右的生活費。為了杜絕輟學現象,隔斷貧困代際傳播,提高下一代文化素質水平,“兩扶持三保障”措施里明確,考上一本的大學生獎勵2萬元,考上二本的大學生獎勵1萬元,就讀高中和職業中學的學生補助5000元,就讀幼兒園的學生補助5000元。截至目前,灑次村民小組沒有一個孩子輟學,近年還打破歷史,培養出了2個大學生和3個高中生。
幸福工程,提升母親綜合素質
除了合作社集體經濟讓婦女兒童過上好日子,新華村還獲得了幸福母親項目支持。當地婦聯組織積極溝通協調,為新華村爭取到了該項目,項目救助貧困戶40戶,救助母親40人,惠及家庭人數186人。
項目以婦女參與為本,堅持定制化服務,提升貧困母親參與村公益、文化、創業等實際行動的綜合能力,逐步帶動村莊治理能力和產業轉型向積極方向發展,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
如今,40位貧困母親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租賃、出售鮮葉,她們的總體收入比項目實施之前共計增加了16萬元左右;通過初步的有機茶園改造,她們的茶園逐步向有機茶園標準邁進,鮮葉的產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是鮮葉的質量和產值卻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泓應是墨江景星水之靈茶業莊園的負責人,也是當地的女致富帶頭人,為了帶動新華村更多的貧困婦女實現就業脫貧,李泓應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配合黨委、政府和當地婦聯組織,積極實施幸福工程項目。
白連英家種了26畝茶園,實施幸福工程項目后,墨江景星水之靈茶業莊園按照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租賃了她家的茶園,并進行有機茶園改造,莊園還以高于市場價5%的價格收購她家茶園的鮮葉,她家今年的茶園收入達到了50360元,整整提高了19160元。
同時,白連英因為舞跳得好,被選為新華村文藝宣傳隊隊長。每天閑余時間,廣場上音樂一響,她就帶著姐妹們扭起來了,不僅豐富了婦女們的業余生活,還增進了感情交流,鄰里之間歡聲笑語,和諧團結。
新華村很多婦女和白連英一樣,從害羞、不敢說話、害怕陌生人,到積極參加培訓,主動參與各種活動。
柴艷今年25歲,剛當母親不久,她的丈夫外出打工,她一個人在家照顧著兩位老人和孩子。如今,合作社集體經濟和幸福工程項目,讓她實現了在家門口學會技術和就業,顧了家,還有了不少的經濟收入。

在景星鎮婦聯的鼓勵支持下,她還成功組織了100多人參加的“三八”婦女節活動。在幸福母親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共挖掘出了像柴艷這樣的4位婦女領頭雁,帶動更多的婦女發展產業、開展培訓,倡導文明的家風,積極參與縣婦聯號召的“巾幗清潔家園”等活動。
如今的新華村,實現了老人老有所保,孩子學有所成,創業者創有所收,村民病有所醫。大家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寨子里還成立了村規民約,建立巾幗志愿隊、巾幗衛生隊、巾幗宣傳隊三支隊伍,大力開展關愛活動、清潔家園活動、抗疫活動,變成了生活富裕、家庭和諧、村風文明、美麗干凈的“鳳凰窩”。

文:普洱市計生協 編輯:普洱市計生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