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今年母親節前夕,中央直屬機關開展了“捐出十元錢,救助貧困母親”募捐活動。截止到5月11日,中直系統各部委已有42個單位的干部職工為幸福工程捐款468312.50元。根據中直機關的要求將在青海省設立兩個25萬元的項目點,為了對備選項目點進行深入了解并對已開展項目點進行檢查,幸福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葛振江和鄭飛于6月30日至7月3日對青海省項目點進行了考察。
一、走訪平安、民和幸福工程項目點
6月30日,葛主任在青海省計劃生育協會專職副會長靳培德、秘書長趙明虎等同志的陪同下首先來到平安縣。分管計生工作的副縣長譚玲匯報了該縣實施幸福工程的情況。平安縣地處青海省東北部湟水河中游流域南岸,全縣總面積769平方公里,城區面積9.8平方公里,總人口12.3萬人,有漢、回、藏、土、蒙等1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24%。全縣現有貧困人口50759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15720人,低收入貧困人口35039人),其中貧困母親12915人。1994年被國家列為“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重點扶持貧困縣,2002年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4年4月該縣被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縣,有我會投入項目資金70萬元(一期到位資金40萬元),目前已確定了187位救助對象,已發放資金35萬元,救助貧困母親80人。葛主任詳細詢問了項目戶選定、資金發放手續、協議的簽訂、項目運行狀況及相關部門配合等方面的問題。縣計生局局長費崇義進行了解答,他說,在選定項目戶時項目辦非常謹慎,始終按照幸福工程的管理辦法進行運作,選擇那些講信用積極性高的貧困母親;在放款時,縣項目辦與鄉鎮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并借助法律手段在發放現場對幫扶協議進行了法律公證;在項目運行過程當中,突出“三治”并舉,為救助家庭提供跟蹤服務,舉辦各類科學技術知識培訓,提供各種農產品市場信息,開展生殖健康檢查等。座談后,葛主任察看了該項目點的財務帳本及基礎檔案工作,他對該縣的基礎檔案工作表示滿意。隨后他從受助母親的名單中隨機抽取了四戶進行走訪調查,這四位受助戶分別是平安縣三合鎮西村的黨秀邦、沈延梅、李香元及石溝巖村的祝增蘭。在受助母親家里,葛主任與她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詢問了她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并鼓勵她們一定要用好幸福工程資助款,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并帶動鄉親們一同發展生產。在平安縣考察結束時,葛主任對該縣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1.平安縣沒有提供配套資金,那么就希望當地政府能夠協調各委、辦、局共同為幸福工程提供可能的幫助,投入適當的人力、物力、財力;2.項目辦要嚴格把好“放款”、“監管”、“收款”這三關,在謹慎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時把資助款發放下去。
7月2日,葛主任一行來到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進行考察。民和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邊緣,素有“青海門戶”之稱,總人口38萬人,有漢、土、回、藏等14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6.7%,農業人口35萬人,占總人口的95%。全縣有已婚育齡婦女7.9萬人,貧困母親3.2萬人。2004年底,全縣農民人均收入1730元,有10.57萬人處在溫飽線以下,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2004年12月該縣被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縣,并由我會投入項目資金100萬元(一期到位資金50萬元),目前已經在該縣松樹鄉、李二卜鄉、核桃莊鄉等三個鄉發放47萬元,共救助貧困母親94戶。葛主任一行走訪了核桃莊鄉堡子村的冶阿色、白阿色、冶海吉者、馬米乃等受助母親家庭,了解了她們使用救助款的情況,并察看了她們的協議書和公證書。走訪完受助戶后,在該縣計生局進行了座談會。會上聽取了計生局長隆全林的幸福工程工作匯報,葛主任對該縣幸福工程整體工作進行了肯定,一是項目戶的選擇符合標準,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做的非常扎實,群眾脫貧意識強烈;二是幫扶項目的選擇順乎民意,發揮了群眾自身的積極性;三是放款工作比較順暢,符合程序,“口袋做得嚴,工作做得實”;四是基礎工作比較完善,檔案整理井然有序、條理清晰、十分完備;五是工作制度比較完善,各項制度比較健全。在肯定民和縣工作的同時,葛主任還指出了不足之處,比如對受助戶收取的公證費過高,并要求縣委縣政府能否協調一下公證部門,讓公證部門也獻一份愛心,為貧困母親減輕一些負擔。最后葛主任向該縣幸福工程的工作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縣委、縣政府繼續提供更多的支持,能幫多少,就幫多少;二是希望項目辦能夠按時將款回收上來,各輪次之間的過渡時間不要太長,提高項目款的利用率;三是希望該縣能夠創新思路,在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好的措施與做法,給其他項目點作出榜樣。青海計生協專職副會長靳培德向該縣提出了五個今后需要加強的方面,一是要做好項目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二是要加強項目過程中的監管工作,善于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為群眾提供盡可能多的培訓機會;三是要善于總結經驗,及時向省組委會匯報工作動態;四是要持之以恒的管好項目,防止“前緊后松”的現象;五是要健全檔案工作,做好檔案的分類、補充、更新工作。
二、考察中直待設項目點湟源縣、共和縣
7月1日及7月3日,葛主任一行先后考察了中直待設項目點湟源縣和共和縣。
湟源縣為著名的日月山脈東麓,湟水河上游,是青海東部農業區與西部牧業區的結合部,全縣總面積1509平方公里,轄9鄉2鎮,146個行政村。2004年末總人口為1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0.55萬人。有漢、藏、回、蒙等13個民族。全縣現有耕地22.42萬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和畜牧業,是省定貧困縣。其中人均純收入625元以下的絕對貧困村39個,絕對貧困人口是28000人。2004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貧困母親收入620元。
共和縣隸屬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的東緣,青海湖之南,東以日月山為界與東部湟源縣為鄰,西與柴達木毗連,平均海拔3200米。總面積17000多平方公里,擁有耕地18萬畝,各類牲畜100萬頭(只)。全縣總人口為12.5萬人,有漢、藏、回、蒙、撒拉等20多個民族。全縣貧困村54個,貧困戶2744戶,13982人,其中計劃生育貧困戶971戶。
在這兩個縣的考察過程中,葛主任一行冒雨走訪了湟源和共和縣的待救助戶,詢問她們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及對未來的打算,純樸的農戶聽說有幸福工程這樣的好事都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當葛主任告訴她們中共中央領導要幫她們過好日子時,她們都興奮不已,并追出老遠。表示如果能夠得到幫扶款一定會選個好項目,早日脫貧。考察組離開農戶家里的時候,看著她們那企盼的目光讓考察組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在這兩個縣,當地計生局分別向組委會遞交了申請實施幸福工程的項目報告,并就相關問題向葛主任及靳會長進行了咨詢。葛主任利用這一機會,對當地負責同志進行了幸福工程相關知識的培訓。葛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幸福工程的來歷,幸福工程的宗旨、任務、救助模式及項目點設立的要求以及項目資金的出處和性質,接下來他用“一個重點、兩個原則、三個關口、四個標準、五個負責、六心”來概括幸福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要點。“一個重點”即還款率,在項目開展中從始至終都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兩個原則”即以人為本原則和誠信原則;“三個關口”是說要把好放款關、監管關和收款關;“四個標準”及設立項目點時要考慮到當地要有好班子、好隊伍、好對象和好項目;“五個負責”即項目工作人員要對捐贈者負責,對受助者負責,對上級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良心負責;“六心”是說項目工作者要有愛心、熱心、信心、甘心、清心、恒心。經過簡短培訓使當地工作人員對幸福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紛紛表示一定珍惜這次項目機會,將這項德政善舉做好做實,請組委會放心。靳會長表示一旦確定這兩個點為幸福工程項目點后,將組織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項目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