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2019年3月21日,“村暖花開·鄉村扶貧扶志典型人物資助儀式”在北京舉行,清流縣嵩溪鎮健宇家庭農場場長李金紅入選全國百名“鄉村優秀致富帶頭人”。
李金紅,女,1975年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嵩口鎮,現為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嵩溪健宇家庭農場負責人,主營50余畝花卉種植,群眾都尊稱她為“花姐”。1993年從一家國營企業下崗后,她做過豆腐皮,養過豬,開過出租車,可收入總是不如意。2010年,縣里出臺政策鼓勵花卉產業,湊了兩萬元與原來的一名同事合伙在嵩溪種花。2012年,在政府部門的創業扶持下,她又擴大種植面積,并成立了“嵩溪健宇家庭農場”,從此她一心一意打理著農場。

(圖為:李金紅在基地工作)
“花姐”從小到大沒怎么干過農活,剛開始很不適應,鄉親們都稱她是“穿著裙子挑尿桶的人”,沒人相信她可以把花種好。為了全面應用好各種技術,讓花兒綻放得更美,她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自己:一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考取了電大法學大專文憑;二是分赴浙江、江西、福州、三明等參加省、市、縣婦聯系統、農業系統、計生協會系統舉辦的多期巾幗致富種子、農業能手培訓班學習;三是專程到云南等外省向技術人員請教,學習種植管理經驗,在關鍵技術上下功夫;四是經常向縣農業局專業人員請教、虛心向周邊花農學習;五是堅持自學,購買有關的肥料及農藥的應用材料及花卉種植的技術書籍,不斷的充實提升自己花卉種植能力水平。每次參加學習,她都用心琢磨、用心領會,勤于實踐、總結、提升。她在周邊花農中是出了名的勤勞,因為家庭變故,全部農活壓在她身上。她自己焊起鋼架,儼然是一位“女漢子”模樣。有時為了趕工, 一做就到晚上10點多,焊接都是半蹲著操作,起身時,雙腳全麻了。起初因為經驗不足,焊接濺出的火花,都濺在裸露的脖子上,當時不覺得痛,回到家照鏡子才發現,脫了一層皮;冬天嚴寒一到,她就要像守護嬰兒般照料她的花卉,在近50畝的溫室大棚里親自燃起炭火,提高大棚內溫度,以免花被凍死。燒火一般要燒到下半夜,常常是一個人白白凈凈進入花卉大棚,黑黢黢地出來時誰也認不出是她。她堅持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種植技術規范要求操作,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效益明顯高于粗放型管理模式。2013年清流鮮切花行情特別好,她收獲第一桶金10多萬元。

(圖為:李金紅接待來參觀學習的客人)
誰料天有不測風云,2015年5.19洪災又讓她遭受滅頂性的損失,近50畝的非洲菊等花卉被洪水席卷一空,損失近百萬元,正如她自已所說,“當時死的心都有了”。
“花姐”是個不服輸的人。她打算從頭再起,同時引種一些勿忘我、洋牡丹、洋桔梗、康乃馨等一些新品種。2015年縣、鎮幸福工程項目辦向她伸出了援手,采取“大戶+農場計生貧困母親”方式,借給她14萬元。她堅信自己一定會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她種的花品種多,花色好看,滿園花色引來了許多體驗花卉采摘樂趣的人。銷售途徑除了和合作社合作外,節假日都會有不少游客通過微信、電話與她聯系,慕名前來體驗采花買花。她也會實地當起向導,悉心地教游客采摘鮮花以及花束搭配。
2017年因要再次改種一些新品種,需要資金支持。幸福工程項目辦了解到情況后,她于3月再次以“大戶+資助計生貧困大學生”的模式借幸福工程項目款16萬元投入她的花卉基地。
如今,她的花地生機盎然。慕名前來參觀學習,賞花采花的人絡繹不絕,花地紅紅火火,好的時候日收入達5000多元。“花姐”人美,心更美。她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總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報答社會。2017年,縣計生協會金秋助學,她捐贈1.6萬元幫助8戶計生貧困母親子女上大學;“健康家庭、健康中國”2017年國際家庭日宣傳活動(福建)暨三明市人口文化藝術團慰問演出走進清流縣時期,為幸福家庭和計生貧困母親、計生志愿者無償提供花束300扎;在母親節期間,縣婦聯在龍津廣場開展“母親健康1+1大型公益募捐”活動,她精心準備1000多支農場種植的康乃馨為前來募捐的愛心人士每人送上一朵康乃馨,為活動現場增添更加溫馨溫情的氛圍;同時還準備500支康乃馨送給一中的孩子們,讓孩子們送給母親,為母親節送上一份暖暖愛意。她從2013年開始,長期雇請8名貧困母親在花地干活,平均月工資1800 元,最多時請20來人,日平均工資80元。70后貧困母親曾鳳招原本有一個殷實的家庭,后來因患癌癥,不僅導致家庭貧困,也讓她喪失了勞動能力。“花姐”知道后,就問她愿不愿意到她的基地做工,并說“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容易想東想西,不利身體康復”。她當時想有地方打發時間也好,就去了。“花姐”根據她的情況,給她安排坐在花房里打包鮮切花,很輕松,每天還包吃,一個月還能領到1600元工資。她這一干就是5年多,每天看著賞心悅目的鮮花,聞著花朵的芳香,心情好,身體也越來越好。曾鳳招常說:是鮮花產業讓我這個病秧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經常叫花農來參觀學習,把新品種的特性,所需的水、光、肥、病蟲害等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在她的帶頭示范種植下, 20余戶花農種植這些花卉新品種,并獲得好收益,有力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