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兩代人血液里綿延的教育智慧
作為一個母親,覃純菊看重教育,她的一言一行,也給了孩子成長最好的范本。而這些,在常青教育孩子時也得到了體現。從這兩代母親身上,我們看到了教育的真諦——身教永遠比言傳更能滋養孩子的靈魂。
覃純菊家的現狀是我們“幸福工程”紀錄片拍攝對象里生活條件最好的,她們從一堵殘存的墻開始,靠著自身的努力擁有了現在的安穩。看到常青像眾多城市母親一樣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也深感欣慰。重視教育是覃純菊一直堅持的,現在常青和丈夫更是如此。
采訪常青之前,我們準備了很多關于教育的問題:
“有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找相應的興趣班?”
“有沒有想過孩子將來學什么專業?上什么大學?”
“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
常青在鏡頭面前有些不知所措,回答道:“我沒考慮過這些問題。”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常青這樣培養孩子“有點不負責任”,但細細想來,她的教育理念比一些城里家長的要先進很多。城市里的家長常常顧慮太多,總是為孩子考慮許多潛在發生的事情,而忽視了孩子正在成長的事實。

常青帶孩子的理念很“超前”,比如教孩子寫作業,常青認為:孩子錯就錯吧,自己瞎指導還不如第二天老師來幫孩子改正。如果每天做的作業都是對的,題目在孩子的腦中就留不下什么印象。只有錯了,被老師批評了,才能從中吸取教訓,將來做題時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聽到這里,我們瞬間對這位母親肅然起敬。她用了最簡單的辦法解決了困擾當代母親的“世紀難題”——的確,有時候家長對孩子逼得太緊,其實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一味想著給孩子最好的,結果卻總是事與愿違,殊不知將風箏線放一放,孩子才能飛的更高。
“身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什么樣的母親,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母親的一言一行,往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未來走向,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大養分。常青從母親那里學會了堅強和豁達,相信她的兩個孩子也一定會在她的教育下,收獲更加寬廣的未來。

雖然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還是有不如意的地方。姐妹倆跟母親一樣,不抱怨,只是想著怎么把每一天的日子過好,就是這些樸素的理念,讓她們只專注于“做事”而不是抱怨,大概這就是覃純菊給孩子最好的“家風”表率。
家有萬貫,不如良母相伴。“柴米油鹽”每天都會上演,“歡聲笑顏”每天都會露面,這才是我們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