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本文由親媽學堂團隊編輯整理)
彈指一揮間,十七年過去了。覃純菊的兩個女兒也在母親的庇佑下長大成人,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覃純菊對孩子的教育,而今她們也已為人母,從她們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延續。

吃盡生活的苦,才能嘗到苦后的回甘
作為家中長女,常青很早就懂事了。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小的她明白母親的不容易,總是想著幫母親干點活來減輕家庭的重擔。小時候,母親常年在田地里勞作,照顧妹妹的任務自然落到了她的身上。這時,家中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她最先想到的就是給妹妹留著。

漸漸地,兩個孩子長大了,該讀高中了。常青心里明白,母親獨自一人撐起這個家實屬不易。別人家的女娃可能書都沒得讀,母親卻從來沒有這種想法,一直堅持讓姐妹倆讀書;打小工、下地干農活,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只為了攢錢能讓自己和妹妹生活得好一些,按時交上書費、學雜費。她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供著自己和妹妹上完了初中。
高中已經不屬于義務教育,兩個人的學費加起來是一筆相當大的數目,而這些需要母親一人來承擔。常青心疼了,想到自己也不小了,可以幫著母親分擔一些,于是她做了一個決定:將上高中的機會留給妹妹,自己外出打工。母親當然不愿意讓她放棄學業,但最終還是沒拗過大女兒。一年后,由于身體原因,二女兒也放棄了學業,跟隨姐姐到城里打工,每個月幾百塊的工資總是要靠姐姐的支援才得以生存。

上天總會留一絲幸福給勤奮的人,常青在外打工的日子遇到了現在的老公——王超。兩人從小就認識,再加上都背井離鄉,經常相互照應,一來一往便好上了。兩年后,他們回鄉結了婚。
靠著微薄的積蓄和一家人齊心協力,像母親覃純菊當年一筐筐背沙土蓋房一樣,他們自己打磚、自己蓋房,一年多以后在鄉間公路邊蓋起了一棟三層小洋房。并幫助母親在一樓開了一家小賣部,日子漸漸好起來。

好消息接踵而至,常青懷孕了。房子建成時,大女兒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幾年后,小兒子誕生。去年十月我們回訪時,女兒已經小學五年級,小兒子在上幼兒園。這倆小姐弟一天能吵上幾十次,又能和好幾十回,一家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