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使數萬個家庭遭受重大創傷。一些家庭消逝了,一些“三孤”人員出現了,更為普遍的是,雖然家庭還在,但因有家庭成員傷亡而成為“殘缺家庭”。在地震之后重建家園的過程中,也有一個重建家庭的問題。其中,殘缺家庭的問題十分突出,撫平這些家庭的創傷難度很大,需要的時間很長。
我們在調查中強烈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了災區人民的心。從我們走訪的幾個家庭看,對于殘缺家庭來說,尤其需要各方面的關愛,用社會關愛撫慰心理創傷,讓感動化解悲痛。
在前面的報道中,提到了兩個受災家庭,分別有個女兒在外地上大學,我們專訪了她們。
先說母翠平的女兒甘文雯。在地震中,甘文雯失去了心愛的弟弟,還失去了很疼她的爺爺,痛苦的打擊使她一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上不了課。學校派來了心理輔導老師天天安慰她,同學們給她送來了捐款。更讓甘文雯感動的是,《武漢晚報》采訪她后,“社會上許多好心人一下子‘冒’了出來”,關心她的電話一個個打來,各地的慰問信一封封寄來。端午節放假三天,她被幾個好心人和家庭請去吃飯過節。甘文雯對我們說,現在她的情緒有所穩定,每天都跟媽媽通電話,轉告來自社會的各種關心。母女倆也由開始相互哭訴轉變為相互安慰和鼓勵。母翠平有個侄女叫甘欣,地震后一直陪伴她身邊,最近,甘欣給我們發來短信,“我嬸經常讓我發短信感謝關心她們家的人。近來,她雖然很想弟弟,但哭的次數少了,情緒有所好轉”。
再說唐天秀的女兒賈小艷。賈小艷家境貧困,是爸爸和哥哥一直寄錢供她大學的生活。遇難的父親生前送她上大學時說,“娃子,你的辛苦沒白費。今后,你能走多遠我就送你多遠,就是把我的骨頭變成‘紐扣’賣了,我也要供你!”地震一時中斷了賈小艷的經濟來源,但她很快得到了學校的資助和同學們的捐款。在社會關愛和老師的安慰鼓勵下,讀心理學專業的賈小艷不斷調整心理。在回家期間,雖然她暗自哭了多次,但當著家人的面時硬是忍住了淚水。面對失去妻子和孩子處于極端痛苦的哥哥,小艷做了許多心理工作,她對哥哥說,“你不能倒下!你倒下了,我和母親怎么辦,我們都會倒下呀!”妹妹的鼓勵增強了哥哥生活的勇氣,他現已作為一個有兩千多受災群眾安置點的“臨時黨委”副書記,正帶領大家堅強地生活和工作著。
撫平殘缺家庭的創傷是長久的事情,需要持續不斷的社會關愛,需要多種多樣的社會幫扶,因此,再筑溫暖之家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工程。
圖1、2 武漢中南民族大學的甘文雯
圖3 中國人口基金會副理事長于德惠赴中南民族大學看望甘文雯
圖4 重慶師范大學的賈小艷
圖5 賈小艷和同學正準備帶著自制的“鮮花”前往重慶醫院為受災老鄉進行心理輔導
圖6 中國人口基金會副理事長于德惠赴重慶師范大學看望賈小艷